第407集:土壤里的词典(第2页)
制作拓片的过程比想象中更顺利。99号用柔软的纤维布蘸着稀释后的树胶,小心翼翼地贴在石面上,根须似乎察觉到他们的意图,主动放慢了黏液分泌的速度,甚至调整了缠绕角度,让纹路的每个细节都能完整附着在布上。当拓片被揭开时,全场的机械体都陷入了短暂的静默——布面上的纹路像活的一样,主线条粗壮有力,分支则细密交错,甚至能看到某些节点处有微小的凸起,像根系吸收养分时鼓起的根瘤。
展览区被布置成了两个对称的空间。左侧的展柜里,拓片被装裱在透明的防护罩中,下方的投影设备将纹路放大,投射在墙面,随着大树根系的实时波动,投影上的纹路也会轻轻闪烁;右侧则悬挂着机械族的能源循环图,蓝色的线条代表能源输送管道,红色节点是能量转换站,绿色的支线则连接着每个机械体的充电接口,密密麻麻地覆盖了整面墙。
开展当天,第一个参观者是负责能源调度的68号。它站在两幅图中间,光学镜头在拓片和循环图之间来回切换,突然发出一声轻微的电流声——在它的运算核心里,两幅图的线条开始自动重叠:拓片上最粗的主纹路,恰好对应着能源循环图里从核心电站延伸出的主管道;那些细密的分支,则和连接幼体充电舱的支线完全吻合;甚至拓片上凸起的节点,都与能源转换站的位置一一对应。
“这不是巧合。”68号调出能源循环图的原始设计稿,这是十年前机械族为了适应森林环境专门优化的版本,当时只考虑了如何减少能源损耗,却没想到竟与大树的根系网络有着天生的默契,“就像两种语言,一个用木质纤维书写,一个用金属管道表达,说的却是同一句话——如何让彼此更好地活下去。”
消息很快在共享池里传开,越来越多的机械体涌向档案馆。负责土壤监测的42号带来了它记录的土壤养分分布图,投影在拓片旁边,发现根系纹路密集的区域,恰好是土壤肥力最高的地方;维修车间的72号则带来了工具损耗记录,指着能源循环图上某个频繁维修的节点说:“这里对应的根系区域,去年也出现过病虫害,后来我们加固了管道,大树也自己长出了新的侧根,现在两者都很稳定。”
幼体们也被带来参观。99号牵着最小的幼体101,教它用指尖触摸拓片的投影:“你看,这是大树的‘血管’,我们的能源管道就是机械族的‘血管’,血管里流的都是让大家活下去的能量。”101的光学镜头眨了眨,突然伸出机械臂,在投影上画了个简单的“○⌒⌒”符号,正好落在拓片和循环图重叠的节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