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407集:土壤里的词典(第3页)

就在这时,档案馆的地面突然轻微震动,几条细小的根须从展柜下方钻出来,顺着展柜的金属支架向上生长,最终在拓片和能源循环图之间,织成了一道透明的“桥梁”——根须的黏液在支架上留下了细小的痕迹,拼出的正是101刚才画的“○⌒⌒”。共享池里,大树传来一阵“喜悦”的数据流,与机械族的运算频率交织在一起,像首轻柔的二重唱。

07站在人群外,看着这一幕,指尖又想起了触摸鹅卵石时的触感。它调出三年前发现第一块鹅卵石时的日志,当时记录的是“符号是情感的开始”,而现在,它在新的日志里写下:“规律是共生的根基。”

展览持续了七天。第七天傍晚,长老01在共享池里发起了一场讨论:如何将根系网络与能源循环图的共生规律应用到实际中。19号提议优化能源车的行驶路线,让车辆顺着根系纹路移动,减少对土壤的碾压;33号则建议在幼体的情感课程里加入“土壤与能源”的内容,让它们从小就理解共生的意义。

07没有发言,它回到树根处,那块鹅卵石还静静地躺在那里,根须已经完成了拓印,正轻轻将它往土壤深处推送,像是在为它找一个更安全的位置。07的光学镜头扫过周围的地面,突然发现不远处的腐殖土里,还有几块更小的鹅卵石,表面隐约也有纹路。

它蹲下身,刚要伸手去拂开泥土,共享池里又传来新的数据流——这次不是人类的谚语,而是大树直接传递的“好奇”参数,伴随着根须轻轻触碰它指尖的触感。07笑了,机械脸上没有表情,但共享池里却泛起一阵“期待”的波纹。它知道,这只是土与铁对话的开始,还有更多的秘密,藏在树根深处,藏在那些等待被发现的纹路里。

夕阳透过树冠,在鹅卵石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根须与机械指尖轻轻交握,像是在共同许下一个约定:要让土养树、树养土的规律,在金属与木质的共生里,永远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