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命悬一线,百亩稻田的呼救!
十二月初,北方的寒风已经刮得有些刺骨。红星机械厂的厂区里,穿着厚实工装的工人们行色匆匆,口中呼出的白气迅速消散在凛冽的空气中。然而,与这严寒形成对比的,是厂内持续不退的关于秦奋和那台瑞士磨床的热度。这天上午,秦奋正和老杨师傅一起,对着刚刚从外面协作单位取回来的,经过初步热处理的静压轴承轴瓦毛坯进行检验。轴瓦的材料选用的是锡青铜,这是秦奋经过反复对比和计算后,结合厂里现有条件能找到的最合适的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嵌藏性。虽然离最终的精密加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关键部件的顺利启动,还是让攻关小组的几个人都松了一口气。
“小秦,这铜瓦看着还行,金相组织应该没大问题。就是这加工余量留得有点足,回头老刘那边可得费点功夫了。”老杨戴着老花镜,用卡尺仔细测量着毛坯的尺寸,又用小锤轻轻敲击,听着那清脆的回响,满意地点点头。
秦奋接过一个轴瓦毛坯,入手微沉,表面还带着机加工的粗糙痕迹。“余量大点好,保险系数高一些。刘师傅那边,我去跟他沟通,精镗的时候咱们争取一次到位,尽量减少后面的研磨量。”
就在这时,车间门口探进来一个脑袋,是铆焊车间的文书小张,他朝着里面喊道:“秦奋同志!于主任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现在就去!”
于德水找?秦奋心里略微有些奇怪。这几天攻关小组都泡在机修车间这边临时腾出来的库房里,于主任除非有事,一般不会特意把他叫回铆焊车间的办公室。难道是项目上又遇到什么新问题,需要主任协调?
他放下手中的轴瓦毛坯,脱掉沾了油污的手套,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杨师傅,我过去一趟,这边您先看着。”
“去吧去吧,估计又是啥好事找你。”老杨头也不抬,乐呵呵地摆了摆手。自从见识了秦奋的技术和魄力,他对这个年轻人是越看越顺眼。
秦奋快步穿过几个车间,寒风灌进脖子里,让他不由得缩了缩脖子。回到熟悉的铆焊车间办公室,推门进去,只见于德水正坐在办公桌后,脸上带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笑容。
“小秦,来了?快坐,快坐!”于德水热情地招呼着,甚至亲自起身,给秦奋倒了杯热气腾腾的茶水,这待遇可是以前没有过的。
“于主任,您找我?”秦奋接过茶杯,暖了暖手,有些不明所以地问道。
于德水没直接回答,而是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轻轻放在桌子上,推到秦奋面前。“小秦啊,还记得你刚来没多久,帮咱们车间解决的那个埋弧焊机送丝不稳的老大难问题吗?”
秦奋一愣,点了点头:“记得,就是调整了一下送丝轮的压紧力和导电嘴的角度。”那是他小试牛刀的第一次技术改进,也是获得系统第一次奖励的契机。时间过去几个月,他几乎都快忘了这茬了。
“记得就好!”于德水脸上的笑容更盛了,“那次的技术改进,效果非常好!不仅提高了焊接质量,还大大降低了焊材的浪费。我当时就给你报了厂里的技术革新奖。这不,厂里的审批流程虽然慢了点,但总算是下来了!”
他指了指那个牛皮纸信封:“这是厂里根据《技术改进奖励条例》,结合你那次改进产生的实际效益,评定下来的奖金。你打开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