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命悬一线,百亩稻田的呼救!(第2页)
秦奋心里“咯噔”一下,隐约猜到了什么。他放下茶杯,拿起那个颇有些分量的信封,入手感觉里面是厚厚的一沓纸。他小心翼翼地撕开封口,从里面抽出一叠崭新却带着油墨味的钞票。
最上面的一张,是拾圆面值的“大团结”,
十张,二十张……整整二十张拾圆大钞!
二百元!
在1980年的这个冬天,二百元人民币意味着什么?
要知道,当时全国职工的平均月工资也就四五十块钱,像老杨、老刘这样的高级技工,一个月拿到手顶多七八十块。秦奋自己,作为学徒工,每个月的工资更是只有可怜的十八块五。
这二百块钱,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将近五个月的工资!对于秦奋来说,更是他将近一年的收入!
这绝对是一笔“巨款”!
饶是秦奋有着远超这个时代的灵魂和见识,在亲手拿到这笔沉甸甸的奖金时,心跳还是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一种迟来的、却分量十足的认可!
“怎么样?高兴吧?”于德水看着秦奋略微有些发怔的表情,满意地笑了,“二百块!这可是咱们厂今年个人技术革新奖里,给的最高的一笔了!连李副厂长都亲自过问了,说对有能力、肯钻研的年轻同志,就是要不拘一格,大力奖励!”
秦奋深吸一口气,将激动的心情平复下来,把钱重新放回信封,抬头看向于德水,郑重地说道:“谢谢于主任!谢谢厂领导!这……这太多了……”
“多什么多!这是你应得的!”于德水摆摆手,“要不是你那次改进,咱们车间那个老大难问题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光是节省下来的焊丝和提高的效率,给厂里带来的效益就远不止这个数!这是厂里对你贡献的肯定,也是对你的鞭策!”他顿了顿,语气变得语重心长:“小秦啊,这笔奖金,是对你过去成绩的肯定。但是,厂里现在更看重的,是你正在做的那个项目——修复瑞士磨床!那个项目要是成功了,意义可比解决一个送丝问题大得多!到时候,厂里给你的奖励,绝对不止这个数!”
秦奋用力点了点头:“于主任,我明白!请您和厂领导放心,攻关小组一定会全力以赴,保证完成任务!”
“好!有你这句话就行!”于德水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钱收好,这可不是小数目。快过年了,给家里添置点东西,或者自己买点需要的东西。年轻人,正是需要花钱的时候。”
从于德水的办公室出来,秦奋将那个装着“巨款”的信封紧紧地揣在怀里,仿佛还能感受到那沓崭新钞票的厚度和温度。走在寒风中,他却觉得浑身都充满了暖意和力量。
二百块钱!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笔钱能做太多事情了。可以买好几百斤大米,可以买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甚至可以在小县城里付得起一套小房子的首付。
更重要的是,这笔钱的到来,极大地缓解了他目前的经济压力。虽然财富帝国系统给了他一些启动资金,但那些是用于“事业”的,他个人的生活依旧非常拮据。有了这笔钱,他可以暂时不用为柴米油盐发愁,可以更安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甚至,可以考虑给远方的家人寄一些回去,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