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扩大规模,鸟枪换炮(第2页)
刘师傅刚下班回家,看到秦奋提着东西上门,连忙把他让进屋。
“小奋,怎么有空过来了?还带东西,太客气了!”刘师傅接过烟,脸上带着笑意,但眼神里也有一丝担忧,“怎么样?你那个加工点,开起来了?”
“托您的福,刘师傅,执照拿到了,场地和设备也弄好了,算是开张了。”秦奋苦笑着,“不过……这生意,可真不好做。跑了好几天,一单活儿都没接着。”
刘师傅叹了口气,拍了拍秦奋的肩膀:“我就知道没那么容易。现在不比以前了,大家都盯着自己的饭碗。个体户想从厂里拿活儿,难!除非……”
“除非什么?”秦奋连忙追问。
“除非是厂里自己啃不动的硬骨头,或者是一些零星的、技术要求高、批量又特别小、大厂不屑于干的急活、杂活。”刘师傅说道,“你想想,咱们厂有时候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比如某个进口设备坏了个特殊零件,国内又没得配,图纸可能还不全,需要老师傅凭经验修复或者测绘仿制,批量就一两件,走正常的生产流程又太慢,耽误生产。这种时候,要是外面有信得过、技术真过硬的人能接下来,车间或者设备科也乐得省事。”
秦奋眼睛一亮!这正是他的优势所在!他的“魔改”车床精度高,他本人的技术更是超越这个时代,对付那些疑难杂症、高精度的小批量零件,正是他的强项!
“刘师傅,您说得太对了!我就是想干这个!一般的粗活、大批量的活,我也抢不过人家大厂。我就想接点技术含量高、精度要求严的活儿。”秦奋激动地说。
刘师傅点点头:“有这个想法就好。不过,这种活儿也不是天天有。而且,就算有,人家凭什么相信你能干?”
秦奋诚恳地说:“刘师傅,我知道这很难。但总得试试。您在厂里人头熟,能不能帮我留意一下?或者……能不能帮我跟设备科、或者哪个活儿比较杂的车间打个招呼?就说我秦奋,以前在技术科干过,现在自己弄了个加工点,精度方面绝对有保证。可以先试试活儿,干不好不要钱。”
看着秦奋恳切的眼神,刘师傅沉吟片刻,猛地一拍大腿:“行!小奋,你这股闯劲,师傅我佩服!这样,我们三分厂最近好像就遇到点麻烦事。”“三分厂?”秦奋精神一振,三分厂是红星厂比较杂,设备也相对老旧。
“对,听我们车间跟三分厂调过去的老张说,他们最近从省外接了个什么新型纺纱机的小批量试制任务,里面有几个关键的导丝钩零件,形状有点怪,材料好像还是什么合金钢,硬度高,精度要求也刁钻,特别是几个小孔的同轴度和光洁度。他们厂那几台老掉牙的床子,试了好几次,废品率高得吓人,愁坏了那个车间主任了。正到处托人想办法呢。”刘师傅回忆道。
“导丝钩?合金钢?高精度小孔?”秦奋的兴趣立刻被提了起来,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听起来就很有挑战性,但也正是他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
“刘师傅,您能帮我引荐一下吗?我想去看看,能不能试试?”秦奋急切地问道。
刘师傅看了看秦奋,见他眼神里充满了自信和渴望,点了点头:“行!我跟三分厂那个车间主任老马还算说过几句话。我明天上班帮你问问,看他愿不愿意见你。不过,成不成,还得看你自己。”
“谢谢您,刘师傅!太感谢您了!”秦奋激动地站起身,几乎要给刘师傅鞠躬了。这简直是雪中送炭!
第二天上午,秦奋正在仓库里再次检查调试他的宝贝机床,刘师傅托人捎来口信,让他下午两点去三分厂找马主任。
秦奋不敢怠慢,中午饭都顾不上好好吃,提前半小时就骑着车赶到了三分厂。三分厂果然比总厂要显得破旧一些,厂房低矮,机器的噪音也更加嘈杂。
在车间办公室,秦奋见到了马主任。马主任是个五十岁左右的汉子,身材微胖,穿着一身油渍斑斑的蓝色工作服,额头上布满了皱纹,看起来一脸愁容。
“你就是刘师傅介绍来的小秦?”马主任上下打量着秦奋,眼神里充满了怀疑,“听说你以前在总厂技术科干过?现在自己弄了个加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