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慈善事业,社会责任
新的一年,一九九〇年,即将到来。全球的政治经济局势或许波谲云谲,但凤栖县的红星农机厂,已经做好了准备,向着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坚定地迈出了脚步。年终大会结束后,喜悦和感慨在厂区上空回荡,但秦奋的心绪已经转向了更深远的规划。屋子里暖意融融,茶水飘香,但气氛比刚才的大会更加紧凑和务实。王奎山、李顺才、刘副厂长、老王科长、老刘等厂领导,以及作为员工代表兼技术骨干的李大柱、刘栓柱,还有国际贸易部负责人张巧玲,都正襟危坐,等待秦奋进一步敲定“红星乡梓发展基金”的细节。
“刚才大会上提了,五十万,第一期资金。具体怎么用,怎么管,需要一个章程。”秦奋开门见山,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王书记,您是基金管理委员会的主任,这方面您的经验多,先说说您对基金运作有什么想法?”
王奎山点了点头,沉吟道:“小秦的想法很好,引入外部监督,资金透明化,这个在咱们县里甚至市里都算是头一份。我的想法是,既然咱们的目的是回馈桑梓,那这笔钱就得真正用在刀刃上,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红星厂的诚意。”
他拿出了一个笔记本,上面已经密密麻麻记了一些内容,“在县里汇报的时候,陈书记和马市长都高度重视,他们建议咱们基金管理委员会的成员,除了咱们厂里的几位,最好能请县财政局、教育局、交通局、卫生局的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加入,这样既方便项目落地,也能做到真正的监管。”
秦奋表示赞同:“这个非常好。他们是县里的职能部门,最了解情况,也有专业性。我们在技术和管理上有优势,他们在具体实施、对接协调上有优势,结合起来效率最高。职工代表和退休老干部代表也很重要,能反映最真实的民声。”
刘副厂长挠了挠头:“秦厂长,这个基金以后是长期设立吗?还是就这一次?”
“当然是长期设立。”秦奋语气坚定,“未来的红星厂,盈利能力会越来越强。回馈桑梓不是一阵风,而是我们刻在骨子里的基因。我会要求厂里每年在利润中划出一部分,注入这个基金,规模只会越来越大。”
这句话让众人心里再次震撼,但这次更多的是一种充满希望的震撼。每年都拿出钱来帮助县里搞建设?这可是前所未有的魄力!
“那太好了!”李顺才激动地说,“咱们厂有出息,家里乡亲跟着沾光,这比啥都让人心里舒坦!”
“对!”刘栓柱憨厚地笑着,“俺爹娘听说了,都高兴坏了,说俺们能跟着秦厂长干,是祖坟冒青烟了!”
张巧玲补充道:“基金章程里,最好能明确哪些项目优先资助,比如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对特别困难家庭的帮扶,这样咱们工作起来也有个方向。”
“巧玲说得对。”秦奋看向她,“你和老王科长负责起草基金的初步章程,包括资金来源、审批流程、使用方向、信息公开等方面。可以参考一些国内外的基金设立模式,但要结合咱们凤栖县的实际情况。”
“是,秦厂长!”张巧玲和老王科长立刻应下。
李大柱则关心具体的项目:“秦厂长,您刚才提的修路、搞学校实验室、捐医疗设备,这些第一期就能做起来吗?”
“没错,这些都是最紧迫、最能直接惠及大伙儿的项目。”秦奋肯定道,“修路的事情,王书记已经说了,县里交通局会全力配合。咱们自己厂里也有工程队,可以组织工人义务劳动,加快进度。老李,你和老刘负责材料采购,确保质量,并与交通局协调施工计划。老刘同志,你再跟县里财政局那边对接,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基金专项账户。”
“好嘞,秦厂长,保证完成任务!”李顺才和刘建国胸脯拍得咚咚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