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慈善事业,社会责任(第2页)
“学校实验室和县医院的设备采购,就需要更专业一点。”秦奋看向李大柱和张巧玲,“大柱,你是技术科总工,对设备了解。巧玲,你外语好,能看懂国外设备的参数,甚至可以尝试联系国外厂家直接采购,避免中间环节。你们俩牵头成立一个项目小组,负责这两项。和县教育局、卫生局的同志们一起,调研实际需求,制定详细的采购清单和改造方案。”
“没问题,秦厂长,我们一定把这事儿办得漂漂亮亮!”李大柱和张巧玲也满怀斗志。
秦奋满意地笑了笑:“章程草稿、修路方案、教育医疗项目清单,这些争取年前都拿出一个初步的框架。等春节过完,天气转暖,修路项目就可以正式动工了。”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语重心长:“各位,钱发多了,日子好过了,这是物质基础,最实在。但咱们红星厂要走得远,飞得高,就不能光盯着自己的小日子。咱们是民族工业的一份子,咱们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回报乡梓,就是在积攒人气,在凝聚人心,在构建一个与工厂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职工们知道工厂帮他们盖了新房,修了新路,孩子上了好学校,看病更方便了,他们对工厂的认同感、归属感会成何止百倍地提升?这是用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而且,”秦奋眼中精光闪烁,“凤栖县好了,周边环境改善了,交通便利了,配套设施完善了,这对咱们工厂未来的发展也是巨大的助力。吸引人才更容易了,运输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这五十万,往小了说是笔捐款,往大了说,是咱们红星厂面向未来十年、二十年的,一次极为重要的战略投资。”
他这番话,将慈善行为提升到了企业战略的高度,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心潮澎湃,茅塞顿开。他们原以为这只是一件“做好事”的事情,现在才明白,原来秦奋又一次走在了时代前面,将企业与地方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王奎山重重地吸了口气,点头道:“小秦,你这番话,真是让人醍醐灌顶。我这个老思想还得再学习啊!你放心,县里那边我去打点,保证一路绿灯!这基金章程和项目推进,咱们全力配合你!”
接下来的几天,凤栖县仿佛被一股建设热潮提前点燃。虽然天气寒冷,但通往红星厂的那条土路上,已经响起了推土机的轰鸣声。县交通局的人来了,和红星厂的工程队、义务劳动组一起勘察测量,秦奋亲自拿出了他根据系统数据优化过的水泥路面配比和施工图纸,让县交通局的工程师们直呼专业,连连称好。
县二中那边,张巧玲带着李大柱,跟着县教育局的同志去了学校。老旧的教学楼和实验室设施让他们触目惊心。秦奋并没有只捐钱,而是提供了实验室的设计图纸和最新的设备清单,这些都是他结合未来几十年的经验,从最基础但实用的设备着手挑选的。李大柱根据图纸估算材料,张巧玲则根据清单联系了几个国内知名的教学仪器厂家,争取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县二中的校长激动得握着张巧玲的手不放,连说红星厂真是救了学校的急。
县医院也得到了红星乡梓发展基金的支持,一台崭新的x光机和一批先进的基础医疗设备很快就到位了。相对于大城市的医院,这些设备可能不算最顶尖,但在1989年底的凤栖县医院,已经是鸟枪换炮的巨大提升。县医院的医生护士们奔走相告,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他们知道,有了这些设备,他们能救治更多的病人,也能更好地服务红星厂的职工和家属们。
五十万的资金,并没有像撒胡椒面一样分散,而是集中投入到这些见效快、意义大的项目上。基金管理委员会的动作也很快,章程初步敲定,审批流程明确,每一笔资金的去向都在厂务公开栏和县政府公告栏上进行了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这种透明化的运作模式,极大地增强了公众对基金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