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61章 订单爆棚,供不应求(第2页)

王奎山握着电话的手也有些抖,“刘局,是,是我们厂!秦厂长他……”他顿了顿,“秦厂长他是有准备的!他刚从Bj回来,他之前就预料到广告效果会不错,让厂里在做一些生产准备了!”

虽然秦奋的准备主要是技术和管理上的升级,而非立刻扩大产能,但在这种关键时刻,王奎山必须向领导和外界展现信心。

仅仅三天时间,红星农机厂收到的意向订单总额,已经超过了厂子过去三年销售额的总和,而且还在以令人咋舌的速度不断增长!原先还只在凤栖县有点名气的“红星农机厂”,一夜之间,因“远风”广告在《大众电影》上的震撼亮相,变得全国闻名!

厂里上上下下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和兴奋中,但也很快被接下来的挑战冲淡。订单雪片般飞来,产能却像蜗牛一样爬行。原本经过技改后的生产线,已经是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工人三班倒,机器不停歇。即便是这样,每天生产出来的水泵和电风扇,还不到当天收到订单零头的零头!

厂里的仓库迅速被清空,生产出来的产品基本一下线就被运走。原材料的供应也开始变得紧张。王奎山召集李顺才、刘副厂长、刘干事等一线负责人员开会,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和焦急。

“老王,照这个势头下去,咱们就是不吃不喝,现有的生产线也赶不上啊!”刘副厂长拍着桌子,满脸通红。他负责生产,这种“有米下不了锅”的感觉让他无比难受。

“原料也撑不住了!”刘干事愁眉苦脸,“市里支援采购的渠道也告急,钢材、铜线、塑料粒子,需求量突然暴涨,供应商那边也措手不及!”

李顺才则忧心忡忡地看着不断涌入的订单传真,“还有品控。这么大的量,工人加班加点,机器损耗也大,可不能为了赶货坏了远风的招牌!”

王奎山深吸一口气,他知道大家说的是事实。秦奋的广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这成功带来的巨大机遇,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将红星厂一举推向全国,就要看他们如何应对这“幸福的烦恼”——订单爆棚与产能不足之间的巨大矛盾。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是秦奋,从Bj风尘仆仆地赶回来了。他背着简单的行囊,手里依然宝贝地提着那个文件袋,但脸上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他不止搞定了广告,还完成了注册商标的任务。

“厂长!”

“秦厂长回来了!”

屋子里的人齐刷刷地站起来,期盼的目光集中在他身上。他们已经知道广告成功的事情,但接下来的路怎么走,还得秦奋来拿主意。

秦奋走到屋子中央,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电报和记录本,看着大家焦急而又兴奋的脸,心中涌过一阵复杂的情绪。他知道会火,但没想到会火得这么快,这么彻底。这像是一场预料之中的海啸,但浪头比他想的要高百倍。

“大家辛苦了。”秦奋的声音虽然有些沙哑,但带着一股力量。“我都知道了。广告的效果,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好。”

“不是好,是太好了,厂长!”李大柱急切地说,“订单多得吓人啊!业务科那边的电话都打爆了!”

刘栓柱紧跟着接口,“可咱们厂子就这么大,机器也就那些,工人也都满负荷了,根本生产不过来啊!”

秦奋点了点头,示意大家坐下。他走到王奎山的座位旁,接过那本翻得有些卷边、露出了远风广告彩页的《大众电影》。他的目光扫过那熟悉的画面,扫过那句标语,心中生出一种强烈的自豪感。这不仅仅是一幅广告,它是时代情绪的载体,它连接了普通人的情感与国家发展的脉搏。

“我知道产能是最大的问题。”秦奋放下杂志,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个人,“但是,机会来了,就绝没有放过的道理。这是远风、是我们红星农机厂,走向全国、成为真正大品牌的最好时机!”

他定了定神,语气变得坚定而有力:“目前的困境是暂时的。订单多,说明我们的产品和我们的理念被全国人民认可。这比什么宣传都有用!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稳住!第一,质量决不能因为量大而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