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61章 订单爆棚,供不应求(第3页)

他强调这一点时,目光严厉地扫过刘副厂长和李顺才。他深知,这个时候如果因为赶货出了质量问题,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口碑会瞬间崩塌。

“第二,”秦奋继续说,“要立刻着手扩大生产。这批订单只是个开始,远风这个品牌,未来还有巨大的潜力。”他没有笼统地说扩大生产,而是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系统根据当前情况推演出的几种最优扩张方案。但他表面上只是皱眉沉思,仿佛在进行艰难的计算和规划。

“设备、厂房、工人……这都需要时间啊厂长!”刘干事忧心忡忡地说,“而且钱从哪儿来?咱们手里流动资金虽然比以前多了不少,可建个新厂房、买新设备,那可是天文数字!”

秦奋看向刘干事,露出一丝胸有成竹的微笑:“钱不是问题。现在的远风,手里握着的订单就是最好的硬通货。我们可以和银行谈,和各地供销社谈,预收款、信用证……办法总比困难多。”他前世身为总工程师和企业高管,深谙资本运作和融资之道,再加上系统偶尔灌输的超前金融知识,他知道如何在这种时候最大化利用自己的优势。

“王厂长,”秦奋看向王奎山,“扩建的事情,必须马上启动。我们需要一套更现代化的生产线,更大的厂房,更多、更熟练的工人。厂里的骨干,包括老李、刘栓柱,以及援朝、巧玲他们,要立刻投入到新生产线的设计和选型、人员培训中去。”

听到自己的名字,李大柱、刘栓柱、张巧玲和赵援朝都挺直了腰板,脸上充满了被委以重任的荣光和干劲。

“老李,你负责协调生产和技术团队,确保现有订单的生产质量和效率。”秦奋对李顺才说,“老刘,你负责采购,想尽一切办法,哪怕去省城、去上海,也要把原材料搞到手。我们现在有订单有钱,说话硬气!”

“王厂长,你负责和县里、市里沟通,”秦奋对王奎山说,“这么大的订单量,咱们红星厂的发展,已经是带动地方经济、增加就业的大好事。我相信上面会给予支持。用地审批、水电供应,这些都要靠您去协调。”

王奎山郑重地点头,“你放心,秦厂长,我这就去办!”

秦奋目光转向业务科方向,尽管看不见具体人,但他知道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业务科的同志更辛苦。但这是甜蜜的负担。记录好所有订单,梳理优先级。短期内咱们不可能满足所有需求,但要清晰地把情况告知对方,保持沟通,不要因为忙乱而失信。”

他规划性地,也是带着安抚性地说道:“接下来,我们会以最快的速度扩大规模,提高产能。同时,我们也要开始在全国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不能只靠上门找咱们。要让远风的产品,能方便地送到每一个需要它的中国人手中。”

这句话,预示着红星厂即将从一个区域性的小厂,蜕变为一个拥有全国性渠道和网络的大型企业。

“所以,接下来只会更忙,会更累。”秦奋的语气带着鼓励,“但是,我们是在为远风的腾飞而忙,为中国制造的崛起而累!想想看,以后全国人民提起水泵、提起电风扇,想到的都是咱们红星厂的远风!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他顿了顿,看向每个人的眼睛,“我知道大家有信心,有干劲。我这次回来,不是来休息的。我是和大家一起,迎战这场硬仗的!扩建计划,三天内我要看到初步方案!采购计划,立刻启动!生产排期,重新优化!我们,一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