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新品研发,电饭煲的构想
会议结束,秦奋的话语还在众人耳边回响,嗡嗡作响的思绪如同刚刚被点燃的引擎,在每个人脑中轰鸣。国家质量奖的铜匾固然耀眼,但秦董勾勒出的多元化、小家电的新世界,更像是一片广阔无垠的蓝海,散发着令人窒息的诱惑。这种从“制造”到“为生活而造”的跨越,从工业品到消费品的转身,既新奇,又带着一股冲上云霄般的激情。王奎山这位老副总兼党官员,此刻脸上不是过去的持重,而是一种焕发新生的兴奋。他迈着大步走出会议室,一路就跟遇到的工人、干部打招呼,虽然改了称谓,但骨子里的那股热乎劲儿没变。他得去党委那边,立刻召开会议,把秦董的指示精神传达下去,统一全公司的思想,把这股干劲儿鼓起来!这可是关系到未来百年大计的事儿,得让每一个远风人都明白,咱们又要干一件大事了,一件能让大家伙儿都脸上有光、日子更好的大事!
李大柱早已按捺不住,抓起手边的笔记本就往研发中心走。他得把脑子里刚冒出来的那些关于内胆涂层、加热均匀性的想法赶紧记下来,然后召集技术研发中心的精兵强将,立刻投入战斗!“电饭煲……内胆!粘锅!十年不掉漆!”他一路念叨着,步伐越来越快。秦董说了,这是不是大技术,关键看能不能做到极致!他们技术研发中心的价值,不就在于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普通东西做成不普通,用技术实实在在解决老百姓的真问题吗?过去搞材料、搞精密制造是服务工业,现在,轮到服务千家万户了!这活儿,带劲儿!
孙总监,这位扎根生产一线几十年的老师傅,现在虽然身份变了,但魂还在车间。他边走边比划,嘴里嘟囔着:“内胆成型……得用冲压?还是旋压?涂层烧结,那个炉子得上多高温度?加热盘的压铸良品率……老子要造全世界最精密的电饭煲生产线!”他黝黑的脸上散发着一种工匠特有的精光。他已经脑补出了一幅画面:一排排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在远风的生产制造中心高速运转,一个个闪耀着金属光泽和最新涂层的电饭煲内胆被机械臂准确抓取,与其他部件完美组装。而那些设备,很多都带着远风的自主知识产权烙印!不为别的,就为回家洗碗时,再也不用为粘锅的电饭煲犯愁!他当即决定,得先去生产一线转转,看看设备现状,理理思路,明天就带着人开始啃下一代生产线的骨头!
张巧玲扶了扶眼镜,脸上带着一种专业人士才有的严肃和兴奋。质量管理部和国际贸易部现在双重任务压上身,既要确保新产品一开始就拥有世界顶级的质量标准体系,又要研究国际巨头们的路子,知己知彼。“日本的象印、虎牌……德国的一些高端厨电品牌……他们的电饭煲内胆技术是核心,控温技术也独步天下。”她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勾画着。“质量认证方面,国内的CCC是基础,还得瞄准国际上的gs、Ce、uL这些认证,一开始就按最高标准设计和生产。贸易部那边,要着手建立海外对手的技术资料库,不仅是电饭煲,是所有家用电器领域……”她已经想好了,今天的会后,她会立刻让质量部和贸易部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项小组,双线并进。远风的质量,远风的品牌,要在新的领域继续响亮全球!
小杨,现在的总裁办公室主任杨明,则被人才二字点燃了斗志。总裁办公室承担着集团枢纽和支持的重任,而人才,是摆在首位的支持。“材料学、高分子化学、自动化控制、精密制造,还有……工业设计!我们现在还缺工业设计人才!这些高端人才藏在哪些地方?是研究所?是高校?还是其他企业?”他立刻召集人力资源部的几个骨干,开始头脑风暴。“要建立绿色通道,简化流程,钱不是问题!秦董说了,要最好的资源倾斜到人才引进上!我们不仅要造最好的产品,还要把能造最好产品的人才都吸引到远风来!”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招几个人那么简单,这是在搭建起未来远风这座庞大的科技帝国的人才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