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89章 远风电饭煲,即将问世(第2页)

“没错!”李大柱肯定道,“这需要你们深入研究米饭烹饪的科学原理,结合ih的精确控制能力,设计出最具适应性和智能化的加热模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pid温控环,而是一个复杂的、基于食物科学和用户需求的烹饪算法平台!最终,我们要实现‘千米千味’,让用户根据自己的米,选择最合适的煮法,傻瓜式的操作,顶级的米饭口感!想想看,一个按钮下去,家里的东北大米能煮出最劲道的口感,南方籼米能煮出最香糯的味道,这才是远风电饭煲的核心竞争力!”

他拍了拍王小虎的肩膀:“用户界面和操作逻辑也同样重要。技术再牛,老百姓不会用不行。要简单直观,但也要满足专业用户的自定义需求。这块涉及到人机交互、软件设计,同样是新领域,去跟咱们未来信息技术部的同事多交流,必要时外聘专家!”

而在他们讨论ih和算法的同时,其他小组也在默默推进着自己的任务。

赵援朝分出精力,继续负责内胆材料的深挖。办公桌上的资料越堆越高,从基础的聚合物、陶瓷、金属化合物,到最新的纳米涂层、高熵合金溅射技术,他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老黄牛,贪婪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时不时,他会低声和身边的技术员讨论某个化学反应的可行性,或者某种材料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稳定性预测。

孙国华,这位设备工艺的老行家,则在另一个角落的白板前,画着复杂的工艺流程图和设备草图。他需要将材料实验室的配方和验证,转化为大规模、稳定、高精度的自动化生产线。内胆的预处理、涂层喷涂、高温烧结,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差错。他揉着眉心,脑海里全是各种设备的轰鸣声、喷涂的雾化效果、烧结炉的温度曲线。王小虎通过张巧玲从国际上搜集来的设备资料,此刻正摊在孙总监的桌上。看着那些德国、日本、瑞士最顶尖厂商的设备参数,孙总监的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锁。“好东西!都是好东西!”他喃喃自语,“这些设备的精度,温度控制,气氛控制……确实是国内现有产线想都不敢想的レベル(Level)。但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美元一台……秦董说了,要评估自己设计制造的可能性。”

这句“自己设计制造”像是某种咒语,让孙国华的眼睛重新亮了起来。是啊!远风的底子在哪里?不就是从无到有,自己造出了hs材料,自己造出了双螺杆挤出机最核心的螺杆吗?虽然电饭煲涂层生产线和挤出机是两个领域,但那种从原理出发、将技术吃透、最终实现自主制造的经验和精神,是共通的。

“一台进口设备的钱,咱们能把工艺流程吃透,把核心部件搞明白,再培养出一批能设计、能制造、能维护这套产线的人才!”孙国华握了握拳,“就算初期不如人家稳定,不如人家速度快,但一步步追赶,一步步优化,最终这条命就在自己手里!”他立刻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大字:【自主产线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