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远风模式,引来考察团!
那封承载着远风集团质量管理体系精髓与未来雄心的《巴斯夫问卷应答草案》,由张巧玲亲自操刀,融入了“标准化生产(sop)”和“技术改进英雄榜”等核心制度后,最终定稿,通过国际传真的方式,发往了德国路德维希港。
当传真机吐出最后一张纸,发出任务完成的轻响时,远风集团内部,一场由sop掀起的效率革命和一场由英雄榜点燃的创新风暴,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重塑着整个企业的基因。
工人们的积极性被前所未有地调动起来。
过去,上班是“干活”,是被动地完成任务。现在,上班变成了“打擂”,是主动地挑战标准,优化自我。sop是擂台的“规则”,英雄榜是胜利的“荣光”。
“嘿,老刘,我琢磨出来了,咱们这个工件的装夹,如果反过来,先用三爪卡盘夹持外圆,加工内孔和端面,再调头用特制软爪夹持已加工好的内孔,加工外圆,虽然多了一道工序,但精度能提高5%,综合时间还能快40秒!我这就去写改进提案!”
“你小子行啊!这都能想到!快去!通过了这可是500块的奖励!”
“顾姐那个‘火眼金睛’的sop太神了,我学了两天,现在挑次品的速度快了一倍不止!以前觉得她是天赋,现在才明白,全是科学方法!”
小到一颗螺丝的上紧顺序,大到一套模具的吊装流程,都成了工人们热议和钻研的对象。整个远风产业园,仿佛变成了一所巨大的、没有围墙的实践大学,每个人既是学生,也是老师。
这股自下而上迸发出的蓬勃生机,很快就超出了产业园的范围,化作一份份亮眼的数据和一个个令人惊叹的传闻,通过各种渠道,汇集到了凤栖市乃至省里领导的案头。
一周之后,一个电话直接打到了董事长办公室,找到了副总裁王奎山。
电话是省工业厅办公室打来的,语气严肃而郑重:“王副总,请通知秦奋董事长,本周五上午九点,省里将组织一个联合考察团,由梁金山副高官亲自带队,前往远风集团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请你们做好准备,但不要搞任何形式主义的欢迎仪式,一切从简。”
“梁……梁副高官要来?”王奎山握着电话的手猛地一紧,心脏都漏跳了半拍。
梁金山,那可是主管全省工业的实权领导,以锐意改革、作风务实著称。他亲自带队,这绝不是一次普通的视察,其分量之重,不言而喻。
挂断电话,王奎山第一时间冲进了秦奋的办公室,脸上带着几分紧张和激动:“秦董,省里来电话了,梁金山副高官周五要带队来咱们这儿考察!”
办公室里,正在和徐致远、孙国华讨论第二批sop推广计划的秦奋闻言,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示意紧张的王奎山坐下。
“来就来嘛,老王,你这么紧张做什么。”秦奋淡然一笑,“这是好事。”
“这当然是天大的好事!”王奎山搓着手,“可……梁副高官亲自来,这规格太高了,咱们怎么接待?要不要把园区卫生再突击搞一下?横幅、标语是不是得准备起来?还有接待的午餐标准……”
“停。”秦奋抬手打断了他,“老王,电话里怎么说的?”
“说……一切从简,不要搞形式主义。”王奎山老实回答。
“那就听领导的。”秦奋的语气不容置喙,“卫生我们每天都在搞,保持常态就行。横幅、标语一概不许挂,那是给谁看的?至于午餐,就在我们的职工食堂,单独开个小包间,四菜一汤,家常便饭。我们要让考察团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正在运转的远风,而不是一个为了应付检查而精心粉饰过的‘盆景’。”
他顿了顿,环视了一圈在座的核心管理层,目光深邃:“各位,记住。我们最有力的‘欢迎词’,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我们车间里那股热火朝天的干劲;我们最好的‘汇报材料’,不是装在文件袋里的报告,而是我们员工脸上那份自信和骄傲。我们要做的是展示,不是表演。”
这番话,如同一剂镇静剂,让原本有些骚动的众人迅速冷静下来,心中油然生出一股强烈的自信。是啊,如今的远风,何须粉饰?它本身,就是最亮丽的风景!
周五,上午九点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