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南巡的春风,吹拂大地!
当林亦然用一种近乎宣誓般的语气,说出“我们,是回去铸造民族重器”这句话时,整个客厅的氛围在瞬间完成了从激昂到神圣的升华。
那不再是一次简单的商业邀约,更像是一场跨越太平洋的盟誓。
秦奋脸上的笑容温和而深邃,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客套话,只是伸出手,与林亦然的目光在空中交汇,然后重重地点了点头。
真正的同盟,不需要繁文缛节的确认,一个眼神,便足以交付彼此的信任。
窗外的阳光似乎也变得更加炽烈,将桌上那两份文件——《“中国芯”工程》与《“伏羲计划”》的封面映照得金光闪闪,仿佛预示着它们即将开启的辉煌未来。
“好。”秦奋的声音打破了这庄严的静默,重新变得务实而高效,“既然我们是战友了,那接下来的行动就要以战时效率来推进。”
他示意林亦然重新坐下,那个刚刚还被宏伟蓝图激荡得热血沸腾的顶尖科学家,迅速切换回了严谨的工程师模式。他推了推眼镜,身体微微前倾,像是在等待接受一项精密的设计任务。
“一个月的时间,你在ti的交接够用吗?需不需要我这边通过一些渠道施加影响,帮你简化流程?”秦奋问道。
林亦然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丝自信的弧度:“不需要。我在ti负责的几个核心项目刚刚进入稳定迭代期,架构设计已经冻结,我的离开不会造成灾难性后果。至于那些商业机密,它们锁在保险柜里,而真正的财富,在这里。”他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一个月,足够我把工作交接得清清楚楚,让他们挑不出任何毛病。我们要做的是开创伟大的事业,不是留下被人诟病的烂摊子。”
这就是顶级人才的骄傲与体面。
“很好。”秦奋表示赞许,“那么,这一个月,除了交接工作,你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像你说的那样,去当一个‘说客’,一个‘传教士’。”
秦奋从手提箱里拿出一个全新的笔记本和一支派克钢笔,推到林亦然面前:“把你认为在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各个环节中,我们必须争取到的海外华人精英,列一个名单。不设上限,不计代价。只要你认为他值得,我们就去请。薪资待遇、安家费用、子女教育、父母养老……所有问题,远风集团会成立一个专门的服务小组,全部打包解决。我们要的,不仅是他们的人,更是他们的心,要让他们回来之后,能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这场战斗中。”
林亦然的目光亮了。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些琐碎但现实的问题。很多海外华人不是不想回国,而是被国内当时在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巨大落差所束缚。秦奋的承诺,无疑是釜底抽薪,解决了最大的后顾之忧。
他接过钢笔,毫不犹豫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了第一个名字:陈进。
“陈进,英特尔fab5的良率总监,这个人,必须拿下。没有他这样懂先进工艺制程和工厂管理的人,我们的晶圆厂就是个空壳子。”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李建国,贝尔实验室那位,搞高速电路的,没有他,我们芯片和外部世界通信的接口就是短板。”
“王海,Cadece的,我们要做自己的edA软件,离不开这种懂底层算法的软件天才。”
“还有一个人,名单上没有,”林亦然笔锋一顿,抬头看着秦奋,“孙志强,摩托罗拉的高级射频工程师,我们未来要做通讯芯片,射频部分是绕不过去的坎,这个人是关键。”
他每写一个名字,就好像在点将台上点起一员猛将。短短几分钟,那张洁白的纸上,就出现了一串足以让任何一家半导体巨头都心惊肉跳的名字。
看着林亦然专注的神情,秦奋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自己赌对了。这位大画家,不仅接受了画布和颜料,甚至已经开始亲手调配独一无二的色彩,准备描绘远比自己最初构想更壮丽的画卷。
“研发中心的选址,我初步有两个方案。”秦奋适时地抛出下一个议题,“一个,是Bj中关村,依托清华、北大、中科院的顶尖学术资源和人才储备。另一个,是深圳,靠近我们集团的制造基地,也更贴近市场和产业链。”
林亦然几乎没有思考,便给出了答案:“Bj。”
“理由?”
“我们需要最纯粹的研发环境和最前沿的学术交流。芯片设计,尤其是架构和指令集这种最顶层的工作,在初期阶段,离市场越近,受到的干扰就越多。成本、兼容性、客户的短期需求……这些都会成为束缚我们创新的枷锁,就像ti一样。”林亦然的目光锐利,“我们必须在Bj,在象牙塔旁边,建立起我们的‘理论高地’。在这里,我们可以不受任何干扰地去追求设计的极致美学和性能的绝对领先。当‘昆仑’和‘伏羲’的内核足够强大之后,再拿到深圳去进行产业化和应用开发,那时候,是我们去定义市场,而不是让市场来定义我们。”
“好!”秦奋一拍大腿,“就这么定了!我一回国,立刻启动远风集团中央研究院的筹建工作,地点就在Bj。你负责在前面冲锋陷阵,招兵买马;我负责把后方基地给你建好,弹药粮草,无限量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