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副市长的橄榄枝
秦奋的雷霆指令,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在第二天清晨的上海,掀起了滔天巨浪!
当天,《解放日报》和《文汇报》的头版下方,最醒目的位置,同时刊登了一则占据了半个版面的巨幅招聘启事。
黑色的粗宋体标题,充满了冲击力:
“浦东‘一号创新试点项目’承担单位——远风集团,诚聘天下英才,共建未来之城!”
没有花哨的辞藻,没有空洞的口号。
正文部分,开门见山地列出了一系列令人心跳加速的职位:远风国际广场项目总建筑师、首席结构工程师、项目管理总监、国际法务专家、投资与金融分析师……每一个职位后面,都标注着“行业顶尖水平”的要求。
而最引爆眼球的,是薪资待遇那一栏,只有短短一句话,却写得霸气十足:
“提供国内最具竞争力的薪酬福利、项目分红及股权激励,薪资上不封顶!”
最后,落款是“远风集团上海总部筹备处”,地址赫然是:外滩中心顶层。
这则招聘启事,犹如一场八级地震,瞬间席卷了整个上海的知识精英阶层。
上海建筑设计院的某间办公室里,几个戴着厚厚眼镜片的老工程师围着一张报纸,议论纷纷。“这个远风集团是何方神圣?口气也太大了!三百八十亩的超级项目,还要建传世之作?我们院去年接的那个市政大楼项目,才五十亩地,就已经是全市的重点工程了。”
“上不封顶的薪水……还给股权激励?这是民营企业?疯了吧!”一个年轻的技术员满脸向往,低声嘀咕着,“咱们一个月工资才一百多块,人家这怕不是要按千、按万来算?”
同济大学的校园里,土木工程系和建筑系的公告栏前,被学生们围得水泄不通。报纸被工整地贴在最中央,无数年轻的面孔仰望着,眼神里燃烧着火焰。
“学长们,我们的机会来了!什么国营单位、设计院,跟这个一比,简直索然无味!”
“看到没,邀请的是som、gesler、福斯特!这都是世界建筑设计教科书上的名字啊!能参与这样的项目,哪怕是进去画图纸,履历上也镶了金边了!”
而在那些坐落于豪华写字楼里的外资企业,一些拿着高薪的白领们,也第一次对一家国内民营企业投去了震惊的目光。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站在这座城市职业金字塔的顶端,却愕然发现,一个来自内地的“过江龙”,正以一种他们无法理解的魄力,试图在塔尖之上,再造一座高峰。
“farwidgroup?i'veeverheardofit.Buttheirabitiois…aazig.”一个金发碧眼的高管拿着报纸,对他身边的华人助理说道,“Checkthispay.iwattokoweverythigaboutthe.”
仅仅一个上午,“远风集团”和它的“浦东一号项目”,就成了上海滩从官方到民间,从学界到商界,最热门的话题。无数份简历,如同雪片一般,通过邮局寄往那个刚刚挂上临时铜牌的外滩中心。
……
外滩中心,顶层。
巨大的落地窗将整个外滩和黄浦江的景色尽收眼底,江对岸,那片广袤的浦东大地在晨光下静静地躺着,充满了原始而蓬勃的生机。
整个楼层几乎被清空,只留下了最基础的承重柱,显得空旷而宏大。几张崭新的办公桌被临时摆放在中央,杨明正带着一个十几人的团队,紧张而高效地处理着如潮水般涌来的信息。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传真机不断吐出纸张,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开疆拓土的亢奋气息。
秦奋、王奎山和张巧玲并肩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的城市。
“董事长,这里……真的就像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司令台啊!”王奎山看着窗外的景象,由衷地感叹道。从这里望出去,那些曾经让他感到敬畏的万国建筑群,仿佛都变得触手可及。
张巧玲的目光则更多地停留在对岸那片土地上,她轻声说:“我好像能看到,一座崭新的城市,将会在那里诞生。而我们,就是第一批建设者。”
秦奋的目光平静而深邃。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租下这里,就是要让所有加入远风的人,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梦想之地,将这里打造成一个精神图腾,时刻提醒着每一个人,远风的目标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