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61章 结识技术狂人,未来的大牛!(第3页)

他的目光,像是被磁铁吸住了一样,再也无法移开。

“这……这是谁设计的?”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我们团队的一个年轻人。”秦奋淡淡地回答。

严兆峰的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仅仅是这冰山一角,就足以看出这个所谓的“远风集团”,在芯片设计领域,已经达到了一个他无法想象的高度!

他拿起图纸,戴上老花镜,仔细地看了起来。越看,心跳越快。秦奋提出的问题,正是这张版图中最核心、最困难的部分:如何在满足上万个时序约束的条件下,用最短的走线,完成这片区域的布线,并最小化关键路径上的信号延迟。

这确实是一个“旅行商问题”的超级变种,但其复杂度和约束条件,比任何教科书上的例子都要难上百倍!

他拿起铅笔,下意识地就在图纸的空白处开始演算起来,嘴里念念有词:“不行,这里用dijkstra算法会陷入局部最优……得引入随机扰动,用模拟退火……但是退火系数怎么定?冷却策略是什么?……”

他完全沉浸了进去,仿佛忘记了秦奋的存在。

秦奋没有打扰他,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

不知道过了多久,严兆峰才猛地惊醒过来,他看着自己满是演算公式的双手,又看了看眼前的年轻人,老脸一红。

“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他清了清嗓子,试图恢复自己高冷的姿态,“我需要时间研究一下。”

“不急。”秦奋笑了笑,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名片,放在桌上,“教授,这个问题,只是我们‘凤凰之心’项目里,上百个类似难题中的一个。我们相信,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就在您二十年来坚持的那个方向上。告辞了。”

说完,秦奋便转身离去,没有再多说一句。

严兆峰看着秦奋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那张充满了挑战的图纸,眼神复杂到了极点。

……

三天后,一辆小货车停在了严兆峰教授的楼下。

两个身穿远风工作服的年轻人,在陈嘉惊愕的目光中,搬上来一台崭新的、散发着墨香的设备。

那是一台suspArCstatio20工作站!是太阳计算机公司去年才推出的旗舰机型,配备了双superspArC处理器,性能是普通486电脑的十几倍!这种机器,整个京城大学都找不出几台。

“这是……你们干什么?”陈嘉结结巴巴地问。

“秦董说,送给严教授的‘草稿纸’。”带头的年轻人憨厚地笑了笑。

他们将工作站安装好,接上电。屏幕亮起,进入了soris操作系统。年轻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3.5英寸软盘,插入软驱,敲了几下键盘。

“好了。”

陈嘉好奇地凑过去一看,只见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简陋的图形界面,标题是“ya'sAlgorithv0.1-deobyfarwid”。

陈嘉下意识地点了“加载测试用例”,屏幕上出现的,正是三天前秦奋拿来的那张版图的数字文件。

他颤抖着手,点下了“开始自动布线”。

瞬间,工作站的风扇开始狂转,屏幕上,无数条彩色的线条开始飞速地生长、连接、撕扯、重组……那复杂的运算过程,被以一种直观的图形化方式展现了出来。

而算法的核心逻辑,陈嘉一眼就认出来了——那正是他老师严兆峰在十年前一篇论文里提出的,基于“模拟退火”和“分割-递归”思想的混合算法!那个因为计算量太大,从未真正被實現过的算法!

就在这时,严兆峰从外面散步回来,看到屋里这台正在疯狂运算的机器,整个人都僵在了门口。

他看着屏幕上那熟悉的、由自己亲手创造的算法,正在一台顶级计算机的加持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攻克着那个困扰了他三天三夜的难题。

那感觉,就像一个铸剑大师,穷尽一生心血,设计出了一把绝世神兵的图纸,却苦于没有天外陨铁和千年寒潭水而无法铸造。而今天,有人将所有神级材料都堆在了他的面前,并对他说:

“先生,请开始你的表演。”

这一刻,严兆峰那颗早已沉寂的心,再也无法保持平静。他快步走到工作站前,双手抚摸着冰冷的机壳,浑浊的双眼中,慢慢蓄满了泪水。

他知道,这不是“三顾茅庐”。

这是来自一个真正懂他的人,一次跨越了二十年光阴的,最高规格的“三军拜帅”!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名片上的号码,电话接通的那一刻,他只说了一句话,声音沙哑,却重如千钧:

“秦董,我的团队,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