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79章 无与伦比的战略视野(第2页)

半天前,一份由远风集团董事长办公室通过机要渠道递交的《关于“启明一号”项目阶段性成果的汇报》文件,被放在了他的办公桌上。

起初,他并没有太在意。

对于“远风集团”这个名字,他有所耳闻。一个在家电和新材料领域异军突起的民营企业,魄力很大,搞得风生水起。但当他看到报告标题里的“0.8微米”、“自主设计Cpu”这些字眼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荒谬。

一个搞家电的,居然敢说自己搞出了高端芯片?这简直比听一个农民说他要造原子弹还要离谱。

然而,当他耐着性子往下看,看到报告中附带的那些详尽的测试数据、芯片版图的局部截图、以及对第一次流片失败原因的深刻技术剖析时,他脸上的轻视和怀疑,逐渐被一种凝重和震惊所取代。

他看不懂那些复杂的电路图,但他看得懂那些代表着“通过”的测试结果,看得懂那条清晰的、从失败到成功的逻辑链条。

这不像是浮夸的吹牛,而是一份严谨到近乎刻板的科研报告。

钟卫国立刻召集了部里乃至整个京城最顶尖的几位半导体专家,连夜对这份报告进行评估。

这其中,就有计算所的总工程师,钱学敏教授。

钱学敏,国内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泰斗,也是魏东亭当年的老领导。他对魏东亭当年负气出走,一直耿耿于怀,既有惋惜,也有一丝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当他看到这份报告,尤其是看到魏东亭那熟悉的签名时,他的心情是复杂的。

可当他带着几个学生,花了整整三个小时,对报告中的每一项数据进行推演和验证后,他办公室里的烟灰缸,已经堆满了烟头。

“怎么样,老钱?”钟卫国亲自来到计算所,语气里带着一丝急切。

钱学敏抬起布满血丝的眼睛,摘下老花镜,用一种夹杂着震撼、嫉妒、甚至是一丝狂喜的复杂语气,一字一句地说道:“钟部长,如果这份报告里的数据全部属实……那他们不是在造芯片。”

他顿了顿,声音嘶哑地补充道:“他们这是在创造历史。”

“从报告的分析来看,这颗‘启明一号’,其核心架构借鉴了成熟的mipsr3000指令集,但在微架构层面进行了大量的自主改进。尤其是它的五级流水线设计和独立的64位浮点运算单元……其理论性能,已经全面超越了英特尔前年发布的486dx处理器!”

“40兆赫兹!上帝啊!我们国家主导的几个重点攻关项目,还在为稳定突破1微米工艺、实现10兆赫兹的目标而苦苦挣扎,他们……他们一家民营企业,居然悄无声息地把性能做到了这个地步!”另一位专家激动地补充道。

钱学敏的内心更是翻江倒海。他最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在高端通用Cpu这个被西方世界死死封锁的领域,中国人,第一次拥有了一款可以真正拿上台面,与国际主流产品掰手腕的作品!

而且,它不是靠引进,不是靠仿制,是真真正正,从指令集解析到微架构设计,再到物理版图实现,一步一个脚印,完全自主设计出来的!

“最可怕的不是结果,是方法。”钱学敏指着报告中关于失败分析的那一页,对钟卫国说道,“您看这里,他们不仅能快速定位问题,还能通过修改edA约束脚本和逻辑设计,在短短两周内就完成了第二次迭代。这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套完整的、现代化的iC设计流程和方法学!这比一颗芯片本身,要珍贵一百倍!这是可以源源不断产生先进芯片的‘母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