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勇卫营,良将黄得功(第2页)
什么“阉党”不“阉党”的,听着贼难听,大家都是为国做事,何必分得这么清楚?
“黄都督接旨。”
见面前的黄得功如此识趣,卢德昭露出满意的神情。
“微臣接旨。”
黄得功立刻弯身行礼。
卢德昭这才拿出旨意,轻轻诵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勇卫营如今训练已有半载,你黄得功也是时候前往江南之处,会同成国公朱纯臣,带着新军去朝鲜之地,就当是给新军和勇卫营的军练。
朝鲜一战过后,勇卫营和新军必须是实打实的精锐。
你黄得功还有那成国公两人,谁要是敢捣蛋,等回来,咱可不会轻饶。钦此。”
卢德昭宣读完旨意。
他们这些宫里人跟朱元璋接触久了,也习惯了这位太祖圣皇帝的旨意风格。
通俗的大白话的确能让人清楚了解用意,不用瞎琢磨乱猜。
“是,微臣遵旨。”
黄得功恭恭敬敬地接过旨意,正准备按规矩给面前的卢德昭孝敬,却见卢德昭带着宫里的人早早转身回去,只留下一句话:“黄大都督还是赶快下江南。”
“太祖皇爷圣明,早给咱家这些公公发了俸禄,还有日后出宫的保障。
黄大都督消息未免太不灵通了,不知东厂那边如今又设立了一个太监司,专门为我们这些半残人设立的?”
“可见太祖皇爷的用心了。”
随着卢德昭的身影离去,黄得功目中思索,口中喃喃自语:“太监司……好似和卫所改制之后的一般路数。”
卫所那边设立的为伤残士卒,告老归家之后每月所发的银钱、粮食,待遇一样。
如今太祖皇爷竟是连宫里面的人都想到了吗?
太祖圣皇帝仁慈!万岁万岁万万岁。”
卢德昭很快入宫,到了武英殿朱元璋面前,恭恭敬敬将方才的事情禀完,这才退下。
说到底,人要权要利,为的还不是自己日后能得一个善终?
而朱元璋为他们设立东厂之类的太监司,便是将这福利捏在“自己人”手里。
毕竟东厂本就是他们这些阉人的“自己人”,做起事来才真的放心。
只要皇帝还在,皇宫还在。
他们这些太监便会源源不断地涌现,自然也就有部分阉人乐意再多为朱元璋这些皇帝尽一份忠心。
不是每个太监对权与利都有近乎变态的掌控欲。
若说有,哪怕不是太监,谁又不想往上爬?
得了太祖圣旨,黄得功不敢托大,当日便将勇卫营的人全数集结,给了半日时间准备,次日辰时便从京城出发,乘坐漕运大船前往江南。
江南之地好风光,尤其开了春,四处莺莺燕燕、花枝招展,天地间难得一片好景致,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仿佛世间最美的风景都聚在此处。
更重要的是——
“发财了。”
“白花花的银子,本国公之前给太祖陛下那五十万两白银,如今总算快要挣回来了。”
看着从东林书院等处抄没的银钱,成国公朱纯臣眼红得哈喇子都快流出来。
这些银钱总共八十万两,分到他头上好歹有二十万两,虽说分完后又要将其中很大一部分交出去,但这段时日朱纯臣早已说服了自己。
这哪能叫交出去?
应该叫投资,是他朱纯臣心甘情愿的,还有文书契约为证,这叫“生意”。
日后定能赚大钱。
“给,这是你们两人那一份的。”
朱纯臣阴阳怪气地看着英国公张世泽、魏国公徐允贞。
尤其后者。
连国子监方家后生那几万两白银都挣了去,如今还好意思来分钱,真是厚颜无耻。
剩下的银钱分给京营其他武将勋贵,众人刚拿到钱还没开心半天,就见东林书院外,监军太监王德华徐徐走来,手上拿着合同契约,脸上笑嘻嘻的。
只是这笑容在这群武将勋贵看来,却格外讨厌。
“国公爷,该拿银子了。”
“放心,过几年就全都收回来了。”
王德华半哄半劝,总算让成国公朱纯臣、英国公张世泽、魏国公徐允贞,以及其他一众侯爵,在商人般的目光注视下,把刚到手没多久的银子拿出一大半交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