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主 作品

第253章 策论初成,文惊四筵(第2页)

这些活生生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

比起那些书本上的空头道理,可要来得实在太多,也深刻太多了。

他凝神静思了半晌。

然后便提笔蘸墨,在那粗糙的草纸上,一气呵成,写下了一篇与众不同的策论。

他没有过多地去引述那些圣贤的空泛之言。

而是从“民以食为天,地为民之本”这个最朴素的道理入手。

结合着自家青石村垦荒、均田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改良和合理激励来提高土地产出的鲜活事例。

详细阐述了“均田以养民,限田以抑兼并,垦荒以增国本,然其核心在于兴农利、励民心”的观点。

他还大胆地提出,朝廷在鼓励垦荒的同时。

更应该重视对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以及对那些真正能带领百姓脱贫致富的“能人异士”的发现和重用。这篇文章,写得是有理有据。

言辞虽然朴实无华,却也条理清晰,论证有力,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子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殷切期盼。

刘老夫子在批阅课业时,读到小山这篇策论。

那双原本因为看了太多陈词滥调而显得有些昏昏欲睡的老眼。

顿时就放出了一道精光。

他仔仔细细地,将这篇文章从头到尾读了不下三遍。

每读一遍,脸上的惊讶和赞赏之色,便又浓重一分。

“好!好一篇切中时弊、言之有物的上佳策论!”

刘老夫子忍不住击节赞叹。

“此子小小年纪,竟有这般见识,这般胸怀,实乃我青阳县之幸,也是我大宁朝之幸啊!”

他当即就将小山这篇策论,评为本次课业的头名。

并在第二日的讲评之时,当着所有学子的面,一字一句地,将这篇文章从头到尾,饱含激情地,重新朗读了一遍。

那些平日里有些瞧不起小山这个“乡下秀才”的富家子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