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主 作品

第255章 柱子巧思,良木生辉(第2页)

那独轮车,实在是太省力,太好用了。

无论是拉货、运柴、还是平日里赶集,都比以前那肩挑手提,用那笨重的双轮板车,要强上太多。

村里人尝到了甜头,自然是都想自家也置办上一辆。

可这独轮车的制作,看着简单,里头的门道却不少。

尤其是那个大轮子的制作和安装,还有那车架的平衡和承重。

都不是寻常木匠能轻易拿捏得准的。

也就只有柱子这个得了张先生真传的“小鲁班”,才能做得又快又好,还结实耐用。

于是,每日里,前来柱子这木工房,排着队等着订做独轮车的村民。

几乎是踏破了门槛。

柱子和他手底下那几个刚招募来的、同样是对木工活计充满了热情的年轻学徒。

每日里都是忙得脚不沾地,连喝口水都得掐着钟点。

可即便是这样,那订单也还是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涌来。连邻近好几个村子的人,都听说了青石村这“独轮神车”的名头。

不辞辛苦地,翻山越岭,前来求购。

这小小的独轮车,竟然也成了青石村继“青石春”、“张氏豆酱”、“花儿彩布”之后的,又一项能走出大山、换回真金白银的“拳头产品”。

当然,柱子这木工房,可不仅仅只会做独轮车。

在张大山的有意引导和《天工开物》那些层出不穷的“奇思妙想”的启发下。

他还开始尝试着,为村里其他那些日益兴旺的“公中营生”和“家庭作坊”。

提供各种各样更专业、也更高效的“配套设备”。

比如,给花儿布坊那边,他又琢磨出了一种更省力、也能同时纺出更多根麻线的“多锭纺车”的雏形。

他还尝试着,根据张大山画的那些关于“提花机”的复杂图样。

用更精密的榫卯结构和巧妙的杠杆原理。

制作出了一些可以用来控制经线起落的“提花综片”和“拉杆装置”。

虽然还不能织出太过复杂的图案,可比起以前那种只能织简单暗纹的“小龙头”,却也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花儿得了这些新宝贝,更是如虎添翼,每日里都拉着巧巧和周文轩。

在那几台新改造的织机前,兴致勃勃地,尝试着织造各种更精美、也更具挑战性的提花彩布。

再比如,给栓子那酒酱作坊那边。

柱子不仅帮着打造了更多、也更规整的用来发酵酒醅和酱豆的大木桶、大木盆。

还学着水碓磨坊里那齿轮传动的原理。

试着给那用来破碎豆料的石磨也配上了一套可以用畜力驱动的简易增速装置。

这样一来,那磨豆子的效率,也比以前纯靠手摇,快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