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主 作品

第255章 柱子巧思,良木生辉(第3页)

还有那榨油工坊里,用来包油饼的特制模具,用来过滤油渣的细密木格筛网。

甚至张大山还在琢磨着,是不是能让柱子也试着,用水力或者畜力,来驱动那沉重的榨床杠杆,以期能榨出更多的油来。

可以说,柱子这个小小的木工房,如今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木匠作坊了。

它更像是一个充满了创新和活力的“技术研发中心”和“精密制造工坊”。

源源不断地,为青石村的各项产业,提供着最坚实、也最巧妙的工具支持和设备保障。

而柱子本人,也在这日复一日的刻苦钻研和不断挑战更高技艺的过程中。

从一个只知道跟在父亲身后打打下手的懵懂少年。

渐渐地,成长为一个眼神专注、心思缜密、也颇具几分“大匠”风范的年轻巧匠了。

他不再满足于简单地模仿和复制父亲画出来的图样。

而是开始学着,与实际的生产需求相结合,进行一些举一反三的小小的创新和改良。

随着柱子技艺的日益精进,和他那木工房能制作的器具种类越来越多,品质也越来越好。

张家这木工房的名声,也开始在十里八乡,渐渐地传播开来。

不仅是本村的村民,就连邻近好几个村子的人,家里要是缺了什么称手的农具。

想给新盖的房子打制几件像样的家具。

都会慕名而来,找到柱子,请他出手帮忙。

当然,这也不是白帮忙。

按照张家如今的规矩,凡是请柱子和他那些学徒们干活的。

都得按照活计的难易程度和耗费的工时材料,支付相应的工钱和料钱。

这又给张家,增添了一份虽然不算太大、却也颇为稳定的经济收入。

王氏看着自家这个平日里不声不响、只知埋头鼓捣那些木头疙瘩的五小子。

如今也能凭着自个儿的手艺,堂堂正正地挣钱养家了。

心里头那份高兴和自豪,就甭提了。

她也开始琢磨着,柱子这孩子,如今也快有十四岁了。

虽然年纪还小了点,可这手艺,却是实打实的。

将来,怕是也能跟那城里头的大木匠师傅一样,受人尊敬,不愁吃穿了。

是不是……也该早点给他物色一个心灵手巧、也能持家过日子的好姑娘了?

当然,这也就是她心里头一个模糊的念头罢了。

孩子们都还小,这婚事,倒也不急于一时。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让他们把各自的本事都学扎实了,把张家和青石村的这些营生,都做得更红火,更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