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主 作品

第348章 小试牛刀,推广农技 (第3页)

还有些衙门里的胥吏,平日里懒散惯了,如今看见这张县丞一来就要折腾这些新玩意儿,还得让他们跟着下地盯着,心里头也是老大不乐意。

明里暗里地,也使了不少绊子。

比如,那官田的耕牛,总是“恰好”就病了那么一两头,送去修的农具也迟迟不见送回来。

那分配给试种的种子,也总是“不小心”就少了那么一些,或者掺了些陈年谷子。

小山晓得,这是新官上任,必然会遇到的下马威。

他也不恼,也不急。

对于那些真心想学的老农,他便耐着性子,一遍遍地,手把手地教。

对于那些不配合的胥吏,他也不直接发作,只是把他们的所作所为,都默默地记在了心里,寻思着将来总有算账的时候。

同时,他也主动去拜访了县里几位比较开明、也素有贤名的老乡绅。

把他在青石村的成功经验,还有他对清溪县农事发展的初步设想,都仔仔细细地跟他们分说了一遍。

“各位老先生,小子以为,这清溪县山多地少,要想让百姓富足,唯有向这土地要效益,向这技术要收成。”

“这曲辕犁、耧车,还有那优良稻种棉种,都是小子在家乡亲身验证过的,确能大幅增产。”

那些老乡绅,本就对这个年轻有为的解元县丞颇有好感。

如今听了他的这番话,更是觉得此子非同一般,将来必成大器。

其中一位姓林的乡绅,更是当场拍板:“张县丞有此为民之心,老朽佩服之至!我林家愿出耕牛五头,长工十名,全力支持县丞大人试种新作,推广农技!”

有了这些开明乡绅的带头和支持。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农户们,心思也就活泛了起来。

再加上,小山又从青石村那边,调集了一些用熟石灰改良土壤的法子,还有那堆肥发酵的技术。

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了这些参与试种的农户。

“这地啊,就跟人一样,也得吃饱了才有力气长庄稼。咱们这堆肥,就是给地吃的精料!”

如此这般,忙活了大半个春天。

那五十亩官田,总算是……都种上了张家带来的优良稻种和棉花种子。

接下来的日子里,小山和周文轩,更是每日里都泡在那田间地头。

带着那些农户,除草、间苗、浇水、施肥,把那伺候庄稼的活计,做得是仔仔细细,一丝不苟。

还真别说,这新种子就是新种子,新法子就是新法子。

没过多久,那官田里的稻苗和棉花苗,长势就明显比周边那些用老法子种的,要好上了一大截。

那稻苗,秆子粗壮,叶片油绿,分蘖也多,看着就喜人。

那棉花苗,更是长得又高又壮,枝繁叶茂,上面挂满了一个个青绿色的小桃子。

等到秋收的时候,这五十亩官田,果然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那稻谷,亩产竟然达到了三石有余!

那棉花,亩产籽棉也超过了二百五十斤!

比起清溪县往年那可怜的收成,简直是翻了好几番!

这一下,整个清溪县都轰动了!

那些先前还对张小山这些“新花样”将信将疑的农户们。

如今看着那堆积如山的金黄稻谷和雪白棉花,一个个都惊得是合不拢嘴,再也不敢有半分小觑了。

他们知道,这位年轻的张县丞,是真个有本事,有能耐,能带着他们过上好日子的!

一股子学习农业新技术的热潮,也开始在这贫瘠的清溪县,悄然兴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