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拾光阴 作品
第276章 柳暗花明(第2页)
那人自称是“落魄举子”,衣衫倒是光鲜,却带着两个伶俐的小厮,一开口便打听学堂能开多少束修,伙食标准如何,住处是否雅致,甚至还旁敲侧击地问苏晓晓家作坊的生意如何,大有想“攀高枝、吃软饭”的嫌疑,让苏长河气得当场便将他轰了出去。
一连几日下来,苏晓晓和苏长河都有些心灰意冷。
这有真才实学、又品行端正、还愿意屈尊到这偏僻山村来教书的先生,怎么就这么难找呢?
“唉!看来这请先生的事,还得从长计议啊!”
苏长河坐在苏家新宅的厅堂里,愁眉苦脸地抽着旱烟,对苏晓晓叹气道:“晓晓啊,眼瞅着学堂都快修好了,这先生要是再没个着落,可如何是好?”
苏晓晓的眉头也微微蹙起,心中同样有些焦急。
她知道,启蒙先生的重要性,绝不能马虎将就。
“村长爷爷,您也别太着急。”
苏晓晓安慰道:“实在不行,我明日亲自去一趟县城,找赵大人帮忙问问。赵大人见多识广,人脉也广,说不定他能给我们推荐一两位合适的人选。”
苏长河闻言,眼睛一亮:“对啊!怎么把赵大人给忘了!他可是咱们永宁县的父母官,又是真心实意为百姓着想的好官!他推荐的人,定然错不了!”
苏晓晓心中也是这么想的。
赵明远与她合作多次,深知她办学堂的用心,也明白一个好先生对村子的重要性,由他出面推荐,或许真的能找到合适的人选。
于是,第二日一早,苏晓晓便套上了自家的骡车,带上秋香,又备了些自家作坊新出的豆干和几坛“苏记”菜籽油作为薄礼,径直往永宁县城而去。
到了县衙,赵明远听闻苏晓晓的来意,以及她在村里兴办义学、却苦于找不到合适先生的困境之后,也是深感意外,随即又充满了敬佩。
“苏县主高义!”赵明远拱手赞道,“兴办义学,启迪民智,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本官……佩服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