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峥 作品

第61章 献给天上的明媚婵娟

思霓看着少婵微笑,一副我知道你知道的神情。

少嫆低呼又忙着掩上嘴,谨慎地瞅了少婵一眼,碰碰少姝的胳膊肘:“三伯母说的是豫章徐家哎。”

少姝也反应过来,正是与大姐姐定下亲事的徐家,她一早听人讲过,徐孺子先生是少婵未来夫君的高祖。

(徐孺子:徐穉(97--168),穉同“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汉室衰微时,高蹈远引,隐居故乡。徐孺子三举茂才,四察孝廉,五辟宰辅,因看清朝廷黑暗,深知大树将倒非一人一绳能系,因而拒绝出仕,是徐氏南南州(古时,徐氏自徐州南迁至浙江一带史称北南州,自浙江迁豫章一带史称南南州)的杰出代表,世称“南州高士”(郭林宗语,出自《后汉书·徐稚传》),他学问渊博,精通经学,还擅长七纬,变易,风角,星官,算历,河图等。陈蕃为豫章太守时,素不接待宾客,独为他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后世以“悬榻”比喻礼待贤士。(悬榻典故见《世说新语》与《后汉书》))

子默仍在追问:“三伯母给我们讲讲啊。”

“说起来,那是先生九岁上的事情。”

“哇,高士不同凡响,小时候已是不一样的小孩子。”

“说的是他九岁那年,在皎洁月光下嬉戏,旁边有个大人在望月之际发出感叹:‘如果月亮中什么都没有,那会该更明亮吧?’,对了,你们会有类似的想法吗?”思霓讲了一段,旋即停下,望着坐旁几张年轻面庞,饶有兴味地提问。

“要追究月亮里有什么,”少嫆举头望月,左摇右晃地第一个开腔,“我记得从前也屡次问过大人们,得到的回答也是大差不差的,都指那当中恒常变化的阴影部分,是月宫中的玉兔和蟾蜍在恪守各自的职责。”

“为此我也翻过一些书,”少婵也细细道来自己寻索探求了一番的成果,“最早的月母叫做常羲,《山海经》里有月母给十二个月亮洗澡的情形,战国时《归藏》才开始说,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而《淮南子·览冥训》则有了更完善的情节,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姮娥就是嫦娥,以姮嫦来称呼阴晴圆缺循环往复的月亮,莫不是因为古人早就发现了月中‘恒常’而在的阴影?”

她惊喜地发觉,何止是高士,连姐妹们在内,逢晴空之夜,一概会做出相同的举止(痴痴地抬头望月),生出相同的疑惑(一遍遍问月里有什么),少姝感觉相当的亲切,不觉莞尔称是:“是呀,到《灵宪》里时也有记载,蟾蜍是嫦娥的化身。然而,我实不喜那样设想,且坚决以为,那银盘里头飘渺多端的阴影,是嫦娥一对曲折灵动的广袖才对,嗯,她一边喝着醇香醉人的桂花酒,一边向世人展现她炫目曼妙的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