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维京海盗来了(第3页)

即工业项目与技术合作,换取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具体而言,南洋愿意以优惠价格,向瑞典长期稳定供应贵国所需的橡胶、石油、锡矿。

同时,我们也希望瑞典能够向我们输出相关的工业技术、成品,甚至共同投资建设一些项目。”

张弛顿了顿,看到哈格洛夫特似乎也很感兴趣,便补充了一个看似平常却至关重要的点:

“当然,除了这些战略物资,南洋的椰子、玉米、热带水果等农产品,品质优异,产量丰富,也希望能在瑞典乃至北欧罗巴市场找到一席之地。”

张弛特意强调农产品,绝非随口一提。

南洋农业人口众多,风调雨顺加之农业技术改良,连年丰收,导致部分农产品已出现供给过剩的苗头。

若不能及时打开国际市场,必然导致“谷贱伤农”,挫伤农业生产积极性,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将农产品纳入一揽子合作协议,是利用工业国需求,反哺本国农业的重要手段。

张弛提出的“工业换资源”模式,超出了他最初的预期。

这需要瑞典输出一些可能涉及敏感技术的工业项目。

但他迅速权衡利弊。

南洋的市场潜力、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对瑞典战后经济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对方给出的优惠价格承诺……

而且,输出一些相对成熟而非最顶尖的技术,换取长期稳定的战略资源,对瑞典而言,并非不可接受,甚至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至于农产品,虽然附加值不如工业品,但打开新的进口渠道,丰富瑞典市场,也符合国家利益。

“大统领阁下的提议……非常有建设性。” 哈格洛夫特使谨慎地回应,“我想,我国的工业界会对这种深度合作模式产生浓厚兴趣。我们可以就具体的技术领域和合作项目进行深入探讨。”

会谈的气氛更加热烈起来。

随后,话题不可避免地转向了更宏大的国际局势。

哈格洛夫特使提到了即将在旧金山召开的un成立大会的预备会议,并委婉地表达了对欧罗巴未来局势的担忧。

“尽管瑞典致力于永久中立政策,” 哈格洛夫特使坦诚的道。

“但我们必须现实地看到,战争的结束并非矛盾的终结。某些……巨大的、意识形态迥异的力量,正在欧罗巴大陆上重新划定边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