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第 23 章(第3页)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过的,在侯府的仆从中,身份比她们高的只有各位管事和娘子们,都是土鸡瓦狗,谁笑话谁啊。
文儿两个抿抿嘴,小小的开心起来,冲着阿喜咧嘴笑,眼睛亮晶晶的。
现在不能说话,她们几个只能你悄悄挨我一下,我悄悄挨你一下,挤眉弄眼,前边姑娘们看不见,惹得其她婢子们老大不乐意的朝着她们翻白眼。
她们嫉妒的想:
哼,没一点规矩!
这一场诗会写了快半个时辰,姑娘们逐渐停下笔。
不过也有像杜姑娘和楚姑娘一样最后弃笔的。
心态决定成绩,并非每一场都有好发挥。
姑娘们朝她们投去宽慰的目光,接下来互相传阅赏诗,认真的开始评选,用笔沾点朱砂,在纸上划下痕迹,表示认可,最后谁的诗上朱砂笔画最多,谁的诗就进入诗集中。
想要作弊,窜通姑娘们,这不可能。
才女,都格外珍惜羽翼、爱惜名声。
一个才女的名声可以传两三代,往后儿孙们出门走动,别人就会说他们是“某某”的后人,他们要是争气,还能得到别人一门才华横溢的美誉呢。值不值?值。
这个某某是雅称,一般文人雅士都爱给自己取一个雅称,用来区分和本人/本职,例如朝中官员写诗,总不能出门为自己介绍,这是某某官员写的诗吧,这让大家怎么跟你来往,是以官职来论还是以诗人的身份论呢?所以为自己取一个雅称迫在眉睫。
在雅称之下,官员们也不用区分官职大小,大家以文会友,谈天论地。遇上喜欢提拔小辈的文豪,还有被提拔举荐的可能。
温千就有采荷居士的雅号,因为他酷爱种荷,平时除了当官外也就这一个爱好了,种出的荷藕家中吃不完还会遣仆从给附近人家送一送;除了温千,朝中为自己取某某居士的官员也不少,什么渔叟,一听就知道是个喜爱钓鱼的人,用作雅号,还不是一般爱钓鱼,多半是个钓鱼佬。
才女们也有不用的雅号,不过才女的雅号跟文豪们的雅号不同,文豪们的雅号大都是某某居士,才女们的雅号就比较宽广了。远在上都的严大姑娘就有蘅芜君的雅号,跟她同期的才女还有芸窗女史等雅号,严姑娘为了紧随严大姑娘,也特意为自己取了个菱塘春的雅号。
有了雅号,以后写信就以雅号来开头。
郑严几位姑娘已经互相传阅完,最终能进诗集的诗摆在桌上,姑娘们再次确认,今日的诗会便正式完成。
钟攸凝她们旁观者们也放松下来。
诗会从正式提笔、评选开始,每一项都是很认真的事,她们也怕干扰到她们的进程。
不止她们,严姑娘几人也终于松了口气。
严姑娘把几首诗交到婢子手上。
她们对钟攸凝几人也非常好奇:“钟姑娘、魏姑娘,几位姐妹们可作了什么?”
几位郑家姑娘时常会参加她们的宴会,对她们的才艺很清楚。
她们对第一次参加的钟攸凝和魏氏姐妹更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