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零者 作品

第538章 水点社科(第2页)

至于解决办法,只能说,在没有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任何试图从制度层面根治官僚主义的方案,都是空谈。_l!o*v!e*y!u?e¨d?u.._n!e.t¨

历史上,聪明人给出的方子也就那么几种。托洛茨基那套“不断革命论”,其本意是说,像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革命不能停在资产阶级阶段,必须首接过渡到无产阶级专政;并且,这场革命无法在一国之内单独成功,必须持续地向外输出,引发世界革命。而这种理论其内在逻辑,也包含了一种用永不停歇的斗争来防止新的利益集团板结固化的理念。今天把东边的官僚拉出来批判一番,明天再把西边的特权阶层挂上城墙。这套理论听起来很热血,也很理想,但执行起来的代价,就是整个社会都得陪着你一起坐过山车,永远别想安生。

还有一套更激进、也更聚焦于内部的理论,则是试图通过周期性的、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来冲刷官僚体系内部滋生的污垢。这招是够狠,但副作用也大得离谱,搞不好就把整个屋子都给拆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只不过,这“乱”的代价有多大,“治”的效果能维持多久,历史己经给出了一个充满了争议与伤痛的答案。

属于是“刮骨疗毒”和“同归于尽”只在一线之间。

归根结底,政治制度这玩意儿,就像是电脑的操作系统,它终究是为硬件服务的。硬件不升级,你把windows xp优化得再好,它也跑不动4k游戏。

回看现实世界的历史,夏国古代为什么能从分封制的“周天子”时代,一步步走向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最终还搞出了“科举制”这种在当时看来堪称Bug级的官员选拔制度?真的是因为秦始皇、汉武帝他们脑子比周天子好用吗?

根子,还是在生产力上。铁器牛耕的普及,让小农经济取代了效率低下的井田制,原先那种以血缘为纽带的贵族封地,开始被更高效的、以郡县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所取代。国家需要修长城、治黄河,这种超级工程,靠以前那种“诸侯联军”模式根本玩不转,必须得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调动全国的资源。于是,一个庞大的、需要专业人才来管理的官僚体系,就应运而生了。察举制、征辟制,这些早期的“内测版”软件跑了几百年后,终于在隋唐时代,迭代出了“科举制”这个革命性的正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