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桑下冢(第2页)
这一年的故事,要从少女阿绣说起。
这一年,恰好是百年之期。古桑树下的蚕茧,隐隐开始泛起微光,仿佛在提醒着村民们。按照惯例,村里开始秘密地物色“献茧绣娘”。很快,目光就落在了阿绣身上。
阿绣是村里出了名的巧姑娘。她十岁起就跟母亲学刺绣,手指灵巧得像穿梭在丝线间的蝴蝶。她绣的百鸟,仿佛下一秒就要从锦缎上飞走;她绣的牡丹,艳丽得能引来蜜蜂。村里姑娘们的嫁衣、小孩的肚兜,十有八九都出自她手。¢餿?飕¨暁`说·蛧- -首′发?她不仅手巧,心也善,谁家有难,她都乐意帮忙。这样一个好姑娘,正是“献茧绣娘”最理想的人选。
消息传开,阿绣家像被乌云罩住了。阿绣的母亲哭得眼睛都肿了,父亲则整天唉声叹气,却不敢公然反对。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谁也不敢违抗,违抗了,怕是连累全村的蚕桑都遭殃。阿绣自己起初是懵的,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也哭成了泪人。她舍不得父母,舍不得这个她熟悉的小村庄,更舍不得她一手绣出的那些美丽的活物。
“娘,我不去行不行?我……我偷偷跑了吧?”阿绣抽泣着问。
“傻孩子,去了哪里?这方圆百里都是规矩,你逃得了吗?再说,这是蚕神娘娘的旨意,是为了保全村人的生计啊。”母亲一边给她擦眼泪,一边说着,声音里满是无奈。
日子一天天逼近开茧的日子。阿绣被安排住在村东头的老织娘家里,那里安静,也方便村里的“德高望重”的老人们“指导”她。其实,指导什么,大家心里都明白,就是让她好好休息,养足精神,准备献上她最宝贵的东西——她的刺绣技艺。
阿绣变得沉默寡言,常常一个人坐在窗前,看着窗外那棵越来越亮的古桑,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迷茫。她知道,再过几天,她就要走向那棵古桑,走向那个巨大的蚕茧,走向一个未知的、可能永远无法回来的地方。
开茧那天,是个阴天,天空中飘着细雨,像是天空也在为阿绣哭泣。全村的人都来了,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脸上没有多少喜色,反而带着一种压抑的肃穆。他们排着队,向古桑
行礼,然后走到阿绣面前,依次将一个装着彩色丝线的线筐递给她,再从她手里接过一个绣着半朵花的绷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阿绣的手在微微颤抖。她开始绣,绣的是一朵盛开的莲花,那是她最拿手的图案。她的手指依然灵活,针脚依然细密,色彩搭配依然和谐。围观的人们屏住呼吸,看着她一针一线,仿佛在看着一件珍贵的宝贝被一点点剥离。每绣完一针,就像是从她身上抽走了一根筋,一丝血。
绣到一半的时候,阿绣抬起头,她的眼睛又红又肿,但依然清澈。她看到了人群中父母心疼的眼神,看到了小伙伴们偷偷抹泪的侧脸,看到了老人们凝重的脸庞。她突然明白了,这不仅仅是一个残酷的仪式,这里面也饱含着一种复杂的、沉重的情感。大家不愿意,却又不得不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