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赊刀人(第2页)
他低着头,恨不得把脸埋进膝盖里。时间从未如此漫长难熬
。
就在他万念俱灰,准备收拾东西灰溜溜回家时,一阵急促而杂乱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还夹杂着几声变了调的惊呼:
!“天爷!快去看啊!”
“出事了!出大事了!”
“老槐树!老槐树…它…它…”
陈三猛地抬起头,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狠狠攥住,几乎停止了跳动。他看到一个半大孩子跌跌撞撞地跑过他面前,脸上是见了鬼似的惊恐,手指着巷子口的方向。一股强烈的不祥预感瞬间攫住了他。他几乎是手脚并用地从地上爬起来,抓起刀囊和那把怪刀,踉踉跄跄地朝着巷口老槐树的方向冲去。
离得还有十几步远,陈三的脚步猛地钉在了地上,如同被无形的冰锥贯穿。他张大了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只有喉咙里“嗬嗬”的抽气声。浑身的血液似乎在这一刻彻底冻僵,又轰然倒流,冲得他头晕目眩,眼前阵阵发黑。
眼前,巷子口。
那棵百年老槐树——那棵昨夜还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被他拿来当做“枯死”笑柄的老槐树——此刻,赫然变成了一株巨大、狰狞、散发着浓郁死亡气息的标本!
所有的叶子,无论大小,全部失去了水分,变成了干枯卷曲的深褐色,密密麻麻地挂在枝头,却没有一片落下,如同亿万只风干的枯蝶被无形的线吊在那里。那虬劲的枝干,失去了所有鲜活的光泽,呈现出一种死气沉沉的灰败,树皮仿佛在一夜之间被抽干了所有生命力,干瘪皲裂,如同老人枯槁的手背。整棵树,从树冠到最底部的根须暴露处,都笼罩着一层诡异的、毫无生机的灰暗。它就那么矗立在清晨的阳光下,却比任何坟场的枯木更令人心悸,散发着一种无声的、绝对的死寂。
死了。彻彻底底,干干脆脆,以一种绝对不可能、完全违背常理的方式,在短短一夜之间,死透了!
“枯…枯死了…”陈三身边,一个挎着菜篮的妇人脸色煞白,牙齿咯咯打颤,手里的篮子“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滚出几个沾泥的萝卜。
“神了…真神了…”刚才那个挑水芹的老汉不知何时也挤到了人群前面,他死死盯着那棵枯死的老槐树,又猛地转头,看向呆若木鸡、面无人色的陈三,浑浊的老眼里爆发出难以置信的骇然和一种近乎疯狂的敬畏,“他…他昨天说的!他说待此槐树枯死,自来收刀钱!他说中了!说中了啊!”
老汉那变了调的、带着巨大惊骇的声音,像一颗烧红的铁球,猛地砸进了围观众人嗡嗡的议论声中。霎时间,所有的嘈杂都消失了。几十道目光,齐刷刷地,带着惊疑、恐惧、探究,最终化为一种近乎凝固的敬畏,死死地钉在了陈三身上。
那目光如有实质,沉重、滚烫,又带着冰锥般的寒意,瞬间穿透了陈三单薄的衣衫,刺入他的骨髓深处。~k?a¢n?s!h.u·h?o^u-.~c`o,m′他感觉自己像一只被无数探照灯锁定的、赤裸的猎物,无所遁形。他想后退,想逃跑,想大喊“不是我!跟我没关系!”,可双脚像被钉死在了冰冷的地面上,动弹不得。巨大的恐惧如同冰冷的巨蟒,缠绕住他的心脏,越收越紧,几乎让他窒息。他想解释,想否认,但喉咙里像是塞满了滚烫的砂砾,一个字也吐不出来。他只能僵硬地站在那里,手里死死攥着那把冰冷的青铜刀,感受着那刀柄传来的寒意,仿佛握着一条来自地狱的毒蛇。
老汉颤抖着,竟然分开人群,踉跄着走到陈三面前。他那布满老茧和泥污的手,带着一种信徒触摸圣物般的敬畏和战栗,小心翼翼地、试探性地伸向陈三膝上横放的那把怪刀。指尖在离刀身还有寸许的地方停住了,仿佛怕被那幽光灼伤。
“仙…仙师…”老汉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浑浊的眼睛里充满了狂热,“这刀…这刀…老汉…老汉能赊一把吗?就…就一把!”他猛地抬起头,满是皱纹的脸上带着一种近乎卑微的乞求,“求仙师赐刀!老汉…老汉信!信您老的箴言!”
人群再次骚动起来。老汉的话像投入滚油锅里的水滴,瞬间炸开了锅。
“天呐!是真的赊刀人!”
“老槐树真死了!一夜枯死啊!”
“神了!太神了!”
“仙师!求仙师也赊我一把刀吧!”
“我家也要!仙师开恩啊!”
方才的惊疑和恐惧,瞬间被一种狂热的迷信洪流所取代。围观的百姓们,无论男女老少,脸上都写满了震惊、敬畏,以及对那神秘莫测力量的无限向往。他们争先恐后地往前挤,伸长了手臂,试图去触碰陈三,或是他膝上那把幽光流转的青铜刀。无数双眼睛灼灼地盯着他,里面燃烧着对“预言”的敬畏和对“神迹”的盲从。各种称呼乱糟糟地涌向他——“仙师”、“神人”、“活神仙”……
陈三被这突如其来的狂热浪潮彻底淹没了。他像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被推搡着,包围着。各种声音、气味、目光混杂在一起,冲击着他的感官。他看着眼前老汉那卑微乞求的脸,看着周围一张张因激动而扭曲的面孔,听着那些疯狂的呼喊…一股巨大的荒谬感和
失控的寒意,如同冰冷的铁水,瞬间浇灭了他心底最后一丝侥幸,只剩下无边无际的恐惧。
!他捅破天了!用一个他自己都不信的、随口胡诌的谎言!而这谎言,竟以如此恐怖的方式应验了!
他该怎么办?他该说什么?他能说什么?承认自己是骗子?现在谁会信?恐怕话没出口,就会被这些狂热的信徒当成亵渎神明的妖人撕碎!
陈三的嘴唇哆嗦着,脸色由惨白转为一种濒死的青灰。在无数道狂热目光的聚焦下,在老汉那卑微而执着的乞求中,他感觉自己的灵魂正被一只无形的大手从躯壳里硬生生地往外拽。他僵硬地、几乎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极其缓慢地、颤抖着,将膝上那把冰冷的青铜刀,朝着老汉的方向,往前推了微不足道的半寸。
这个动作,在狂热的人群眼中,无异于神明的恩许!
“谢仙师!谢仙师赐刀啊!”老汉狂喜,几乎要跪下去,他双手颤抖着,如同捧起绝世珍宝,小心翼翼地、无比虔诚地接过了那把沉甸甸的青铜怪刀。刀一入手,那股奇异的冰凉沉重感让他浑身一激灵,脸上敬畏之色更浓。
人群彻底沸腾了!尖叫、呼喊、推挤…场面瞬间失控。无数只手伸向陈三,伸向他怀里的深青色刀囊。
“仙师!给我一把!”
“求求您了!保佑我家平安!”
“仙师!我家也要赊刀!”
陈三被挤得东倒西歪,怀里的刀囊成了众人争抢的目标。混乱中,不知是谁的手抓住了刀囊的一角,用力一扯!陈三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刀囊脱手而出!
“我的刀!”他失声惊叫,声音嘶哑绝望。
刀囊并没有完全被抢走,但系口的麻绳被扯松了,剩下的两把青铜刀连同刀囊一起,掉落在满是泥泞的地上。人群更加疯狂,无数只脚踩踏上去,眼看那刀就要被踩进泥里,甚至被人趁乱抢走!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声威严的断喝如同惊雷般炸响:
“肃静!统统给我住手!”
---
这声怒喝如同平地惊雷,带着官府的威压,瞬间盖过了所有嘈杂。混乱的人群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推搡的动作僵住了,狂热的呼喊卡在了喉咙里。众人惊惶地循声望去。
只见巷口涌来七八个身着皂衣、腰挎铁尺的衙役,簇拥着一位身穿青色官袍、头戴乌纱的中年官员。官员约莫四十上下,面皮白净,三缕长须梳理得一丝不苟,只是此刻眉头紧锁,眼神锐利如鹰隼,正冷冷地扫视着混乱的现场。正是临河县的父母官,县令赵文清。
“光天化日,聚众喧哗,成何体统!”赵文清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何事在此骚乱?”
人群如同被沸水浇过的蚁群,瞬间散开一条通道,露出中间脸色惨白如纸、浑身微微发抖的陈三,以及地上那个被踩得满是泥脚印的深青色刀囊和散落的两把青铜怪刀。先前赊到刀的老汉,此刻也吓得面无人色,抱着那把刀,缩在墙角,恨不得把自己藏进墙缝里。
一个机灵的里正赶紧上前,躬身行礼,声音还带着未褪的惊悸:“禀…禀县尊老爷,是…是这位…这位仙师…”他指了指陈三,又指了指巷口那棵枯死的巨槐,“他…他昨日预言此槐树枯死,今日…今日竟果然应验!故而…故而乡亲们一时激动,都想…都想赊一把仙刀,沾沾仙气…”
赵文清的目光先是落在那棵一夜枯死的百年老槐上,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异。那死寂、灰败的景象太过触目惊心,绝非人力可为。随即,他的目光转向地上散落的青铜怪刀,那奇特的样式和幽暗的光泽让他眉头皱得更紧。最后,他的视线定格在陈三身上。
眼前的年轻人,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短打,身材瘦弱,脸色青白,眼神慌乱躲闪,双手紧张地绞着衣角,浑身上下除了惊恐和狼狈,看不出半点“仙风道骨”。这…就是能预言百年老树一夜枯死的“仙师”?
赵文清久历官场,见惯了装神弄鬼、欺世盗名之徒,心中疑窦丛生。他缓步上前,走到陈三面前,居高临下地审视着他,目光如炬,仿佛要穿透他的皮囊,看清他心底所有的秘密。
“你?”赵文清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只有一种冰冷的探究,“便是那预言槐树枯死的赊刀人?”
陈三感觉县令的目光像两把冰冷的刀子,剐得他体无完肤。他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住,喉头滚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能僵硬地点了点头,幅度小得几乎看不见。
“此刀,”赵文清用脚尖轻轻点了点地上那把沾满泥污的青铜刀,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便是你赊与众人之物?有何玄机?那槐树枯死,你又作何解释?”
一连三个问题,每一个都像重锤砸在陈三心上。解释?他怎么解释?他连自己都解释不清!冷汗顺着他的额角、鬓角涔涔而下,流进眼睛里,又涩又疼。他张了张嘴,却只能发出“嗬…嗬…”的抽气声。巨大的恐惧和谎言被戳穿的压力,几乎要将他彻底压垮。
就在这时
,一个穿着体面管家服色、气喘吁吁的中年男人分开人群,小跑到赵文清身边,附耳低声急促地说了几句。陈三离得近,隐约听到“夫人…急事…请老爷速回…”的字眼。
赵文清听罢管家的话,脸色微微一变,似乎家中真有十万火急之事。他再次冷冷地扫了陈三一眼,那眼神复杂,有审视,有疑虑,更有一丝深沉的忌惮。他没有再追问陈三,而是转向身边的衙役班头,沉声吩咐:“将此人…‘请’回县衙。还有那刀囊,一并收好。此地聚众,即刻驱散!再有喧哗滋事者,锁拿入监!”
“是!”班头抱拳领命,一挥手,两个如狼似虎的衙役立刻上前,一左一右“搀扶”住了摇摇欲坠的陈三。说是搀扶,那铁钳般的手劲分明是押解。
陈三的心沉到了谷底。完了,被官府拿住了!这下插翅难飞了!他绝望地闭上了眼睛,任由衙役拖拽着,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县衙的方向走去。身后,是衙役们驱散人群的呵斥声,以及百姓们敬畏交加、低声议论的嗡嗡声。那把被老汉赊走的青铜刀,还有地上散落的两把,连同那个深青色的刀囊,都被衙役小心翼翼地用布包好收走。
被押着穿过熟悉的街巷,走向那森严的县衙大门,陈三感觉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他脑子里乱成一锅粥,一会儿是母亲咳血的痛苦面容,一会儿是乱葬岗那具冰冷的骸骨,一会儿是枯死老槐狰狞的树影,一会儿是县令那洞穿人心的冰冷目光…还有怀里那空空如也的绝望——刀囊没了,他拿什么去换救命的麝香?娘…娘怕是等不到了…
巨大的恐惧和悔恨像毒蛇一样噬咬着他的心。他为什么要去捡那个该死的刀囊?为什么要鬼迷心窍说出那句话?他现在只想回家,只想守在娘身边…可那扇黑漆漆、象征着权力与刑罚的县衙大门,已经像巨兽的口,在他面前缓缓张开了。
---
县衙二堂侧厅,气氛凝重得如同结了冰。陈三被两个衙役按着肩膀,站在冰冷的青砖地上,低垂着头,身体控制不住地微微发抖。那把沾着泥污的青铜刀和深青色刀囊就放在赵文清手边的紫檀木茶几上,像两件不祥的证物。
赵文清端坐在太师椅上,面沉似水,手里端着一盏早已凉透的茶,却没有喝的意思。他锐利的目光如同两把刮骨钢刀,反复在陈三身上和那两件东西上来回审视。师爷站在一旁,手里捧着一本纸页泛黄、边角卷起的旧册子《异闻辑录》,正快速地翻动着,时不时停下,对照着刀囊上的纹路和刀的形状,眉头紧锁。
“陈三?”赵文清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临河镇西码头卖鱼郎?家中仅一老母,卧病在床?”显然,在陈三被带来的这短短时间,他的底细已经被查了个大概。
陈三身体一颤,头垂得更低了,喉咙里发出一个模糊的“嗯”声。
“抬起头来!”赵文清的声音陡然转厉,带着官威。
陈三吓得一个激灵,下意识地抬起头,正对上县令那双深不见底、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他立刻又慌乱地移开了视线,只敢盯着自己破草鞋露出的脚趾头。
“本官再问你一次,”赵文清的手指轻轻敲击着紫檀木的扶手,发出笃笃的轻响,每一下都像敲在陈三紧绷的神经上,“这刀囊,何处得来?那槐树枯死,你究竟用了何种邪法妖术?从实招来!若有半句虚言…”他顿了顿,语气陡然变得森寒,“大刑伺候!”
“邪法妖术”四个字像冰锥一样刺进陈三耳朵里,他双腿一软,差点直接跪下去。旁边两个衙役的手像铁钳般牢牢钳制着他。
“老…老爷…”陈三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带着哭腔,“小人…小人冤枉!那刀囊…是…是…是昨夜在…在…”他脑子里一片空白,“乱葬岗”三个字在舌尖打转,却怎么也吐不出来。说出来谁信?谁会信一个卖鱼郎在乱葬岗捡到赊刀人的东西?说出来恐怕罪加一等!他急得满头大汗,嘴唇哆嗦着,语无伦次,“小人…小人就是…就是随口一说…小人也不知道…不知道那树怎么就…就枯死了啊!小人…小人真的什么都不知道!求青天大老爷明鉴啊!”他绝望地喊着,眼泪不受控制地涌了出来,一半是吓的,一半是想到家中病危的老母,心如刀绞。
“随口一说?”赵文清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显然完全不信,“随口一说,便能断百年古树之生死?陈三,你把本官当三岁孩童糊弄吗?”他猛地一拍茶几,震得茶盏哐当作响,“看来不动刑,你是不会说实话了!来人——”
“老爷且慢!”一直沉默翻书的师爷突然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疑。他指着《异闻辑录》上的一页泛黄插画,又指了指茶几上的刀囊和青铜刀,“大人请看!此刀之形制,囊上之云雷古纹,与这书中记载百年前出现于蜀地的那位赊刀人所携之物,竟…竟有七八分相似!只是这刀色…书中记载乃是‘玄铁寒光’,此刀却呈青铜墨绿,更为古拙…”
!赵文清闻言,神色微动,起身走到师爷旁边,仔细对照书页插画和实物。插画线条古朴,描绘的刀形确实与眼前之物轮廓相近,都是狭长微弯的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