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皖老村 作品

第64章 拜五台(第3页)

老僧微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菩萨眼中,一念悔悟,胜过千金。何不放下?” 赵三浑身剧震,望着那温和却蕴含无尽力量的目光,积压半生的凶戾之气瞬间溃散,“当啷”一声,屠刀脱手坠地!他扑通跪倒,对着冰冷的地面嚎啕大哭,仿佛要将半生罪孽都哭出来。

风雪不知何时停了。晨曦微露,破庙内一片清冷寂静。赵三抬起头,哪里还有老僧身影?唯余地上一个粗陶钵盂,盛着半钵清水,水中映着破窗外初升的朝阳,金光粼粼。赵三怔怔看着那钵清水,又看看地上弃置的屠刀,刀身沾着的几点残血,在雪光映照下分外刺目,如开在雪地上的红莲。他猛地对着空庙磕了三个响头,抹去泪水,拾起陶钵,再不回头,踏着积雪向山下走去,径直投了官府。因有自首与救人之功(曾于火场救人),加之苦主谅解,竟得轻判。出狱后,他在五台山脚搭一草棚,每日为朝山者免费提供热水素斋,成了有名的“施茶赵”。有人问起那夜奇遇,他总摩挲着那个粗陶钵,憨厚一笑:“是文殊菩萨,用半钵清水,洗了我这双血手。”

尾声:云开见智

这年文殊圣诞,五台山盛况空前。香客如云,摩肩接踵。周守财已成乐善好施的周大善人,携老母来还愿;柳文渊官袍微服,谦和低调,随喜大众;李氏携那已会跑跳的儿子,虔诚上香;赵三在路边棚下,为络绎不绝的行人奉上热茶。

正午时分,当空骄阳忽被祥云笼罩。大螺顶上空,云层如莲花瓣般次第绽开,万道金光迸射!金光核心,一尊顶结五髻、骑乘青狮、手持智慧宝剑的文殊菩萨金身法相,巍然显现于云端!宝相庄严,慈光普照,遍洒清凉圣山!

万千信众目睹佛光圣相,如梦初醒,纷纷顶礼膜拜,泪流满面。周守财望着掌心早已淡去的铜钱印记;柳文渊想起望海峰上那担柴薪和樵夫歌谣;李氏紧紧搂着儿子,忆起风雪中那救命的铃声与慈祥目光;赵三捧着粗陶钵,仰望着菩萨手中的智慧剑,恍然彻悟——原来那点破迷津的老妪、机锋棒喝的樵夫、雪夜救命的稳婆、破庙度化的老僧…种种化身,千般方便,皆是这云端显现的大智文殊师利菩萨!菩萨大愿,真实不虚!凡踏此山一步,以诚求之者,菩萨必以众生能见、能闻、能解之方式,现身说法,接引点化!

云雾渐合,菩萨金身隐去。然而那浩瀚的慈悲与智慧,已如清凉甘露,深深注入每一个朝拜者的心田。五台山的晨钟暮鼓,从此在无数人听来,皆似菩萨无声的呼唤:归来,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