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汉纪十七 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下(第2页)
颍川太守黄霸让邮亭、乡官都养鸡、猪,用来赡养鳏夫、寡妇、贫穷的人。然后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设置父老、师帅、伍长,在民间颁布施行,用做好事、防范奸邪的道理来劝导百姓,还鼓励百姓致力于耕种、养蚕,节约用度,积累财富,种植树木,饲养家畜,去除浮华奢侈的花费。他治理政事,事无巨细,一开始看起来繁琐细碎,但黄霸精力充沛,能够推行下去。他见到官吏百姓,谈话间就会反复追问,还会问一些隐秘的事情来相互验证,他聪明有见识,官吏们都不知道他是怎么了解到这些情况的,都觉得他很神,丝毫不敢欺骗他。坏人都跑到别的郡去了,颍川的盗贼越来越少。黄霸努力推行教化,然后才实施刑罚,致力于让地方官吏都能有所成就,安居乐业。许县县丞年纪大了,又耳聋,督邮报告说想赶走他。黄霸说:“许县县丞是个廉洁的官吏,虽然老了,但还能行礼送迎,稍微有点耳聋又有什么关系呢!要好好帮助他,不要让贤能的人失望!”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黄霸说:“频繁更换地方官吏,送旧官、迎新官的费用,还有奸猾的官吏趁机销毁账簿,盗窃财物,公私耗费太多了,这些费用都得从百姓那里来。新换的官吏又不一定贤能,说不定还不如原来的,只会让情况变得更乱。治理的道理,就是要去掉那些太过分的做法就行了。”黄霸外表宽厚,内心清明,深得官吏和百姓的拥护,颍川的户口每年都在增加,治理成效在天下数第一,他因此被征召去担任京兆尹。没过多久,因为触犯法律,连续被贬官降职。后来宣帝下诏让他再回到颍川做太守,俸禄为八百石。
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
春天一月,宣帝下诏:“八十岁以上的人,只要不是诬告、杀人伤人的,其他罪行都不追究。”
右扶风尹翁归去世,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秋天8月,宣帝下诏说:“尹翁归廉洁公正,治理百姓成绩突出。赐给尹翁归的儿子黄金百斤,用来供奉祭祀。”
宣帝让有关部门寻找汉高祖功臣子孙中失去侯爵的人,找到了槐里公乘周广汉等一百三十六人,都赐给他们黄金二十斤,免除他们家的赋税徭役,让他们供奉祖先的祭祀,世世代代不要断绝。
丙寅日,富平敬侯张安世去世。
当初,扶阳节侯韦贤去世,他的长子韦弘因罪被关进监狱,家里人假传韦贤的命令,让次子大河都尉韦玄成继承爵位。韦玄成深知这不是父亲的本意,就假装发疯,躺在床上大小便,胡言乱语,神志不清。韦贤下葬后,按照规定韦玄成应当承袭爵位,但他以发疯为由不接受征召。大鸿胪上奏了他的情况,宣帝把奏章交给丞相、御史去调查核实。负责调查的丞相史就给韦玄成写信说:“古代那些辞让爵位的人,一定有值得称道的言辞和道理,所以才能给后人留下荣耀。现在您却只是毁坏自己的容貌,甘愿蒙受耻辱装疯卖傻,您的光辉被掩盖而不能彰显,您用来托名的方式太微不足道了!我向来愚笨浅陋,有幸为宰相办事,希望能稍微听到您的一些高见;不然的话,恐怕您会因过度谦让而受损,而我也会被人认为是小人。”韦玄成的朋友侍郎章也上疏说:“圣明的君王以礼让治国为贵,应该优待韦玄成,不要违背他的意愿,让他能在简陋的房屋下安心生活。”但丞相、御史还是认为韦玄成实际上没病,上奏弹劾他,宣帝下诏不要弹劾,让韦玄成来接受封爵。韦玄成没办法,只好接受了爵位。宣帝很赞赏他的气节,让韦玄成做了河南太守。
车师王乌贵逃到乌孙后,乌孙把他留下没有遣返。汉朝派使者责备乌孙,乌孙就把乌贵送到了京城。
当初,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隔绝了羌人与匈奴相互往来的道路,驱逐了各个羌人部落,不让他们居住在湟中地区。宣帝即位后,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出使巡视各个羌人部落。先零部落的首领说:“希望能时常渡过湟水以北,到汉人不耕种的地方去放牧。”义渠安国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朝廷。后将军赵充国弹劾义渠安国奉命出使不恭敬。从这以后,羌人就以之前的话为借口,强行渡过湟水,郡县官府无法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