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133章 汉纪二十 孝元皇帝上(第3页)

弘恭、石显指使郑朋、华龙二人告发萧望之等人图谋罢免车骑将军史高,疏远许氏、史氏家族。等到萧望之休假出宫的日子,让郑朋、华龙呈上告发奏章。汉元帝把此事交给弘恭去查问情况,萧望之回答说:“外戚身居高位,大多奢侈淫逸,我是想匡正国家,不是为了私利做坏事。”弘恭、石显上奏说:“萧望之、周堪、刘更生结为朋党,互相称誉举荐,多次诋毁大臣,离间皇室亲戚关系,想要专擅权势。作为臣子不忠诚,诬陷皇上,大逆不道,请让谒者把他们召到廷尉那里受审。”当时汉元帝刚即位,不明白“召致廷尉”就是下狱的意思,就批准了他们的奏章。后来汉元帝要召见周堪、刘更生,才知道他们已经被下狱。汉元帝大惊说:“我只是让廷尉去查问而已啊!”就责备弘恭、石显,两人都叩头谢罪。汉元帝说:“让他们出来任职。”弘恭、石显就指使史高对汉元帝说:“皇上刚即位,还没有以道德教化闻名天下,却先审查自己的老师。既然已经把九卿、大夫下狱,就应该就此判决并罢免他们。”于是汉元帝下诏给丞相、御史说:“前将军萧望之,做我的老师八年,没有其他罪过。如今事情过去很久,记忆模糊难以查明,赦免萧望之的罪,收回他前将军、光禄勋的印绶;周堪、刘更生都免为平民。”

评论

汉元帝初元元年至二年,王朝开启了新的篇章,但这期间各种问题逐渐浮现,预示着西汉王朝开始面临新的挑战。

在经济民生方面,面对自然灾害和百姓的困苦,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救济措施,如调粮救荒、减赋贷种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百姓的艰难处境。贡禹针对朝廷奢靡之风提出的节俭建议,虽切中时弊,但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存在严重的奢侈浪费现象,这种风气若不改变,将对国家经济和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

政治层面,汉元帝即位初期,朝廷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史高、弘恭、石显与萧望之、周堪等人形成两大势力集团。萧望之等儒臣试图以古制匡正国家,限制外戚和宦官权力,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显得过于理想化。而弘恭、石显等宦官,凭借皇帝的信任专擅朝政,与外戚勾结,利用手段陷害忠良,致使萧望之等人被罢官。这不仅破坏了朝廷的政治生态,也反映出汉元帝在政治决策上的优柔寡断,未能正确分辨忠奸,有效掌控朝政局势。

对外关系上,汉朝对匈奴呼韩邪单于的救助,维持了双方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现了汉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策略。但从长远看,这一时期朝廷内部的混乱可能会影响对边疆事务的处理能力。

总体而言,初元年间是西汉王朝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汉元帝未能有效应对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社会问题,使得西汉王朝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实则已潜藏诸多危机,为日后的衰落埋下了伏笔。这些事件也为后世提供了深刻教训,在政治治理中,君主需明辨忠奸,平衡各方势力,同时要注重节俭,关注民生,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