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275章 汉纪四十二 孝安皇帝上(第2页)

太尉属毛轸也来抬杠:“现在要是设校尉,西域各国肯定不停地派人来要这要那,给吧供不起,不给就得罪他们。要是他们被匈奴逼急了,再来求救,咱可就麻烦大了。”班勇解释说:“要是把西域给匈奴,他们还能感恩咱大汉,不来抢劫,那也行。可要是他们不老实,利用西域的财富和兵马骚扰边境,这不就是给仇人送钱,让外族更嚣张嘛。设校尉能宣扬咱的威风和恩德,让西域各国心向咱,还能让匈奴不敢乱动,又不用担心费钱耗国。而且西域人来也就要点吃的,现在要是拒绝,他们就只能投靠匈奴,然后一起攻打并州、凉州,到时候咱花的钱可就不止十亿了。所以设校尉这事儿,必须得干。”

最后朝廷听了班勇的建议,恢复敦煌郡三百营兵,设西域副校尉在敦煌。虽然想控制西域,但没出兵驻扎。后来匈奴果然和车师经常来抢劫,河西地区可惨了。与此同时,沈氐羌也来攻打张掖。

夏天四月丙寅日,皇子刘保被立为太子,还改了年号,全国大赦。己巳日,又封了陈敬王儿子刘崇为陈王,济北惠王儿子刘苌为乐成王,河间孝王儿子刘翼为平原王。

六月,护羌校尉马贤带一万人在张掖打沈氐羌,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斩首一千八百级,抓了一千多俘虏,剩下的都投降了。当煎种大豪饥五等人看马贤在张掖,就趁机攻打金城。马贤赶紧回军,追着他们出塞,又杀了几千人回来。烧当、烧何种听说马贤回去了,又来打张掖,还杀了当地官员。

秋天七月初一,发生日食。

冬天十月,司空李合被免官。癸酉日,任命卫尉庐江的陈褒为司空。

这一年,京师和三十三个郡国发大水。

十二月,永昌边境外掸国王雍曲调派使者来献乐和杂技艺人。

戊辰日,司徒刘恺请求退休,朝廷同意了,还给他千石俸禄回家养老。

辽西鲜卑首领乌伦、其至鞬带着手下向度辽将军邓遵投降。

癸酉日,任命太常杨震为司徒。

这一年,二十三个郡国发生地震。

太后堂弟越骑校尉邓康,觉得太后掌权太久,家族太风光,就多次上书劝太后重视公室,减少自家权力,话说得很诚恳。但太后不听。邓康就称病不上朝,太后派人去问,派去的是邓康家以前的婢女,还自称“中大人”。邓康一听就火了,骂了她。这婢女气不过,回去跟太后说邓康装病还说坏话。太后大怒,免了邓康官职,让他回家,还把他从族谱除名。

当初,当煎种饥五同部落大豪卢怱、忍良等一千多户留在允街,在汉和匈奴之间摇摆不定。

评论

这段关于东汉安帝永宁元年的记载,集中展现了当时边疆治理的困境、朝廷内部的决策博弈与统治隐患。

西域治理的战略分歧与现实困境

西域问题是本年度的核心议题,其背后是东汉朝廷对边疆战略的深刻分歧:

班勇的务实主张:班勇继承父志(班超为其父亲),驳斥了“闭玉门关绝西域”的消极论,提出“复敦煌营兵、置护西域副校尉、屯楼兰长史”的三层策略。他的核心逻辑是“以西域制匈奴”——通过有限驻军巩固前沿据点,既安抚鄯善等亲汉势力,又切断北匈奴对西域的控制,避免其“续其断臂”后反噬河西。这一主张兼顾了成本与效益,试图以最小投入维持西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