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世祖文皇帝上
邢贞到了东吴,东吴的人觉得孙权应该自称上将军、九州伯,不应该接受魏国的册封。吴王孙权说:“九州伯这名号,从古到今都没听说过。以前沛公刘邦也接受项羽封的汉王,这都是根据当时的形势来的,接受了又有什么损害呢!”于是就接受了魏国的册封。孙权到都亭去迎接邢贞,邢贞进大门的时候,竟然不下车。张昭就对邢贞说:“讲究礼仪就得处处恭敬,执行法律就得事事落实。你居然敢这么自大,难道是觉得我们江南这边弱小,连一把小刀子都没有吗!”邢贞听了,赶紧下了车。中郎将琅邪人徐盛气得不行,转头对同僚们说:“咱们这些人不能拼了命为国家拿下许昌、洛阳,吞并巴蜀,却让咱们主公跟邢贞这样的人结盟,这不是耻辱吗!”说着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邢贞听说了这些话,对他的随从说:“江东有这样的将相,看来不会长久屈居人下啊。”
孙权派中大夫南阳人赵咨去魏国答谢。曹丕问赵咨:“吴王是个什么样的君主?”赵咨回答说:“是个聪明、仁爱、智慧、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曹丕又问有什么表现,赵咨说:“从普通人中提拔鲁肃,这就是他的聪敏;在军队中提拔吕蒙,这就是他的明智;俘虏于禁却不杀害,这就是他的仁爱;没费一兵一卒就拿下荆州,这就是他的智慧;占据三州,像老虎一样盯着天下,这就是他的雄姿;向陛下您低头称臣,这就是他的谋略。”曹丕又问:“吴王很爱学习吗?”赵咨说:“吴王拥有江上战船万艘,披甲士兵百万,任用贤能,一心想着筹划治理国家。就算有点空闲时间,也会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史书,采撷其中的奇闻异事,可不是像那些书生一样只知道寻章摘句。”曹丕接着问:“吴国可以征伐吗?”赵咨回答:“大国自有征伐的军队,小国也有坚固的防御。”曹丕再问:“吴国怕魏国吗?”赵咨说:“我们有百万大军,又有长江、汉水作为护城河,有什么可怕的!”曹丕又问:“吴国像你这样的人才有多少?”赵咨说:“聪明出众的有八九十人;像我这样的,那是多得用车装、用斗量,数都数不过来。”
曹丕派使者到吴国索要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斗鸭、长鸣鸡。吴国的大臣们说:“荆州、扬州向朝廷进贡,都有固定的典章制度。魏国索要这些珍玩之物,不符合礼仪,不该给他们。”孙权说:“我们正和西北的蜀汉对峙,江表的百姓都靠我这个君主才能活命。他们要的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就跟瓦片石头差不多,我有什么舍不得的!况且他们现在国丧期间(指曹操去世不久),还提出这样的要求,哪还能跟他们讲什么礼仪呢!”于是就把这些东西都给了魏国。
孙权立他的儿子孙登为太子,精心挑选太子的老师和朋友,让南郡太守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绥远将军张昭的儿子张休、大理吴郡人顾雍的儿子顾谭、偏将军庐江人陈武的儿子陈表都担任中庶子,让他们进宫给太子讲解诗书,出宫就陪太子骑马射箭,这几个人被称为太子的“四友”。孙登接待下属,大致采用平民之间的礼节。
十二月,曹丕到东方巡视。
曹丕想封孙权的儿子孙登为万户侯,孙权以孙登年纪小为由,上书推辞不接受;又派西曹掾吴郡人沈珩去魏国答谢,并献上地方特产。曹丕问沈珩:“吴国是不是担心魏国向东进攻?”沈珩说:“不担心。”曹丕问:“为什么?”沈珩说:“因为我们相信并依赖过去的盟约,两国又重归于好,所以不担心;要是魏国违背盟约,我们自然也有防备。”曹丕又问:“听说太子要来,是真的吗?”沈珩说:“我在吴国朝廷,上朝没我的座位,宴会也没我的份儿,像这样的议论,我从来没听说过。”曹丕觉得他回答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