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
九月,吴王孙权把都城迁到建业,就用原来的府第,没再扩建改造。他把太子孙登以及尚书等九卿留在武昌,让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并且掌管荆州以及豫章两郡的事务,总领国家军事。南阳人刘廙曾经写过一篇《先刑后礼论》,同郡的谢景在陆逊面前称赞这篇文章,陆逊呵斥谢景说:“礼比刑重要这事,老早就这样了。刘廙就会用些小狡辩来歪曲先圣的教导。你如今侍奉太子,应该遵循仁义,宣扬美好的品德,如果是刘廙那种言论,就没必要讲了!”
太子给西陵都督步骘写信,希望得到他的启发教诲,步骘于是就把当时荆州地区的事务以及各位下属官员的品行才能,一条条写下来回复太子,还顺便上疏劝勉说:“我听说君主不用亲自处理小事,让各级官员各司其职就行,所以舜任命了九位贤人,自己不用费心思,不出朝堂天下就治理好了。所以贤能的人在哪,都能抵御远方的敌人,他们可是国家的宝贝,国家兴衰就靠他们了。希望太子能重视这些,那天下就太幸运了!”
张纮回吴地接家人,结果路上生病去世了。临死前,他给儿子张靖留下一封信,信里说:“从古到今,那些治理国家和家族的人,都想推行德政,让国家像盛世一样兴旺,可真正治理起来,大多不尽如人意。这不是因为没有忠臣贤能的辅佐,而是君主不能克制自己的情感,不会用人啊。人的本性就是害怕困难,喜欢容易的事,喜欢和自己想法一样的,讨厌和自己意见不同的,这和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相悖的。《左传》里说‘学好像登山一样难,学坏像山崩一样容易’,说的就是学好很难。君主继承了几代传下来的基业,处在天然的权势位置上,手握八种大权的威严,享受容易得到的赞同带来的愉悦,不用借助别人。但忠臣用的是难以被接受的办法,说的是不顺耳的话,他们和君主意见不合,不是很正常嘛!一旦君臣离心就会产生裂痕,奸巧之人就会趁机进谗言,君主被小忠小信迷惑,留恋私人感情,结果贤能和愚蠢的人混在一起,官员升降没有秩序,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情感混乱啊。所以明智的君主明白这些,像饥渴时寻找食物一样渴求贤才,接受劝谏不会厌烦,克制情感,减少欲望,按照大义割舍私情,这样上面就不会有偏袒错误的任命,下面的人也不会有非分之想了!”吴王看了这封信,感动得流下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