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423章 烈祖明皇帝中之下

魏纪五,从公元235年(乙卯年)到公元237年(丁巳年),共三年。

青龙三年(公元235 年,乙卯年)

春天正月的时候,戊子日那天,大将军司马懿升职当了太尉。

丁巳日,皇太后郭氏去世。皇帝老是追问太后关于甄后死亡的真实情况,太后心里又愁又怕,就这么去世了。

蜀汉这边,杨仪杀了魏延之后,觉得自己立了大功,理所当然该接替诸葛亮掌管政务。但诸葛亮生前悄悄表明过,杨仪这人小心眼,还是觉得蒋琬更合适。杨仪回到成都后,只被任命为中军师,没有实际权力,就每天闲呆着。想当初,杨仪跟着刘备的时候就当尚书了,那时候蒋琬才是个尚书郎。后来两人虽然都成了丞相参军、长史,但每次跟着诸葛亮外出,杨仪承担的工作又累又多。他觉得自己资历比蒋琬老,能力也比蒋琬强,心里那个气啊,脸上和言语里全表现出来了,天天唉声叹气,周围人都怕他说话没把门的,不敢跟他走太近。只有后军师费祎去安慰他,杨仪对着费祎那是一顿吐槽,把心里的不满全倒出来了。还跟费祎说:“以前丞相去世的时候,我要是带着军队投降魏国,哪会落到今天这地步啊!现在想想,肠子都悔青了,可也来不及了!”费祎偷偷把这话报告给了蜀汉皇帝。蜀汉皇帝就把杨仪贬为平民,打发到汉嘉郡去了。杨仪到了那儿还不消停,又上书说些诋毁朝廷的话,言辞特别激烈。于是郡里派人把杨仪抓起来,杨仪最后自杀了。

三月份庚寅日,把文德皇后给安葬了。

到了夏天四月,蜀汉皇帝让蒋琬当了大将军,还让他负责处理尚书台的事务;费祎接替蒋琬做了尚书令。

这时候魏国皇帝热衷于搞土木工程,刚修完许昌宫,又开始折腾洛阳宫,盖起了昭阳太极殿,还修了个总章观,高达十多丈。这么一直征调劳力,老百姓都没办法安心种地养蚕了。司空陈群就上书说:“以前大禹处在唐尧、虞舜那样的盛世,还住简陋的房子,穿朴素的衣服呢。现在刚经历战乱,人口少得可怜,跟汉文帝、汉景帝那时候比,也就相当于人家一个大郡的人口。再加上边境还有战事,将士们很辛苦,要是再来个水灾旱灾啥的,国家可就麻烦大了。以前刘备从成都到白水,修了好多驿站,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太祖就知道他这是折腾老百姓。现在咱们这么耗费民力,这可正是吴国、蜀国希望看到的啊。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关键,陛下您可得好好考虑啊!”皇帝回答说:“国家大业和宫殿建设,应该同时进行。等把敌人消灭了,只要撤掉防御的兵力就行,难道还会再大兴土木吗?这本来就是君主该做的,就像当年萧何的深谋远虑一样。”陈群又说:“以前汉高祖跟项羽争天下,项羽被灭后,宫殿被烧了,所以萧何修建武库、太仓,那都是紧急需要的。但即便这样,汉高祖还觉得修得太华丽了。现在吴、蜀两国还没平定,确实不能跟以前比啊。人想做什么事,总能找到理由,更何况是天子,没人敢违抗您。之前您想拆武库,说非拆不可;后来又想留着,说非留不可。要是您一定要做,那不是我们这些大臣说几句就能改变的;但要是您稍微留意一下,改变主意,那也不是我们能做到的。汉明帝想盖德阳殿,钟离意劝阻,他就听了,后来又想盖,就盖成了。殿修好后,明帝对大臣们说:‘要是钟离尚书还在,这殿可盖不成。’做君主的难道会怕一个大臣吗?还不是为了百姓着想。现在我连让陛下您稍微收敛点的能力都没有,跟钟离意差太远了。”皇帝听了之后,工程稍微减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