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孝愍皇帝下
晋纪十一,从公元314年(甲戌年)到公元316年(丙子年),共三年。
建兴二年(公元314年,甲戌年)
开春正月,辛未这天,有个像太阳似的玩意儿掉地上了;还有仨太阳排着队,从西边往东边溜达。
丁丑那天,朝廷放了一波犯人。
有颗流星从牵牛星那边飞出来,扎进紫微垣,亮光把地面都照亮了,最后掉在平阳北边,变成一块肉,长三十步,宽二十七步。汉主刘聪瞅着膈应,就问大臣们这啥情况。陈元达说:“这是后宫小嫂子太多,要亡国的节奏啊。”刘聪怼回去:“这是阴阳五行的事儿,跟人间鸡毛蒜皮有毛关系!”刘聪的皇后刘氏挺贤明,刘聪干那些不靠谱的事,她总念叨着劝。己丑那天,刘氏去世了,谥号武宣。打这起,后宫的小妖精们开始争宠上位,彻底没规矩了。
刘聪设了丞相等七个高官;又搞了辅汉等十六个大将军,每个配两千兵,全让自己儿子们担任;还设了左右司隶,各管二十多万户,每万户设一个内史;单于左右辅,各管六夷十万落,每万落设一个都尉;左右选曹尚书,一起管选拔官员的事儿。从司隶往下这六个官,地位都仅次于仆射。让他儿子刘粲当丞相、领大将军、录尚书事,还封了晋王。江都王刘延年管尚书六条事,汝阴王刘景当太师,王育当太傅,任顗当太保,马景当大司徒,朱纪当大司空,中山王刘曜当大司马。壬辰那天,王子春等人和王浚的使者到了襄国,石勒把精锐士兵和装备都藏起来,故意摆出土兵没精打采、府库空空的样子给他们看,还对着北边给使者行礼,接过书信。王浚送了石勒一把拂尘,石勒假装不敢拿,挂墙上,天天早晚都拜拜,说:“我见不着王公本人,看着他赐的东西,就跟见着他似的。”又派董肇给王浚递表,说三月中旬亲自去幽州给王浚上皇帝尊号;还写信给枣嵩,求个并州牧、广平公的头衔。
石勒跟王子春打听王浚的治理情况,王子春说:“幽州去年发大水,老百姓连口吃的都没有,王浚仓库里堆着百万粮食,却不肯拿出来救济,刑罚又狠又严,赋税劳役能把人逼疯,身边的忠臣贤士都离心了,外族也反叛了。谁都知道他要完,但王浚还自我感觉良好,一点不慌,还忙着建衙门、摆官威,觉得自己比刘邦、曹操还牛。”石勒拍着桌子笑:“王彭祖这货,稳了!”王浚的使者回蓟城,说“石勒那边人少兵弱,对您是真心实意的”。王浚乐坏了,更飘了,连防备都懒得搞。
杨虎抢了汉中的官民跑到成汉,梁州人张咸等人起兵把杨难敌赶跑了。杨难敌一走,张咸就把地盘献给成汉,于是汉嘉、涪陵、汉中这些地方都归了成汉。成汉老大李雄让李凤当梁州刺史,任回当宁州刺史,李恭当荆州刺史。
李雄这人挺接地气,爱才,给谁官都看本事;让太傅李骧在内部搞民生,李凤他们在外面招抚人心;刑罚政令宽松,监狱里没多少积压的案子;还办学校、设史官。收税的话,男丁每年交三斛谷,女丁减半,生病的再减半。每家交的绢不超过几丈,绵不超过几两。事儿少役轻,老百姓大多挺富裕,新来归附的还免租免役。当时天下乱成一锅粥,就蜀地没啥事,年年丰收,甚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汉嘉夷王冲归、朱提审炤、建宁爨畺都来归附。巴郡曾急报说有晋兵来,李雄说:“我一直担心琅邪王那边太弱,会被石勒干掉,心里老惦记着,没想到他们还能出兵,有点东西啊。”但李雄这边也有槽点:朝廷没规矩,爵位随便给;官员没工资,全靠老百姓养活;军队没编制,号令也不严。
二月壬寅,朝廷让张轨当太尉、凉州牧,封西平郡公;王浚当大司马、都督幽、冀诸军事;荀组当司空、领尚书左仆射兼司隶校尉,管留守朝廷的事儿;刘琨当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朝廷觉得张轨又老又病,就让他儿子张实当副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