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中宗元皇帝中(第2页)
祖逖在蓬关攻打陈川,石勒派石虎带五万大军去救。双方在浚仪干了一仗,祖逖没打过,败退到梁国。石勒又派桃豹带兵到蓬关,祖逖没办法,只能退到淮南。石虎把陈川的五千户部众迁到襄国,留下桃豹守着陈川原来的城池。
石勒派石虎在朔方攻打鲜卑族的日六延,把日六延打得大败,杀了两万人,俘虏三万多人。孔苌去攻打幽州各郡,全都拿下了。段匹磾的手下又饿又散,他打算转移到上谷去。代王郁律带兵要去揍他,段匹磾没办法,扔下老婆孩子,跑到乐陵去投靠邵续了。
曹嶷派使者给石勒送礼,请求以黄河为边界划分势力范围,石勒答应了。
梁州刺史周访攻打杜曾,把杜曾打得一败涂地。马俊等人抓住杜曾投降,周访把杜曾斩了,还抓住了荆州刺史第五猗,送到武昌。周访觉得第五猗本来是西晋朝廷任命的,而且挺有声望,就跟王敦说别杀他,王敦不听,还是把第五猗给斩了。最开始,王敦觉得杜曾不好对付,就跟周访说:“要是你抓住杜曾,我就考虑让你当荆州刺史。”结果杜曾死了,王敦却没兑现承诺。王廙在荆州的时候,杀了好多陶侃的手下。皇甫方回因为受陶侃敬重,王廙就怪他不来拜见自己,把他抓起来杀了。这可把当地官员和百姓气坏了,上下都不安宁。皇帝听说了,就征召王廙为散骑常侍,让周访接替他当荆州刺史。王敦忌惮周访的威名,心里不太乐意。从事中郎郭舒劝王敦说:“咱们荆州虽然荒凉破败,但那可是战略要地,不能随便给别人,您自己兼任比较好,让周访当梁州刺史就够了。”王敦觉得有道理,就这么办了。六月丙子日,皇帝下诏给周访加安南将军的称号,其他职务不变。周访气得不行,王敦赶紧写信解释,还送了玉环、玉碗表示诚意。周访直接把这些东西扔地上,说:“我又不是小商贩,能用这些宝贝就哄高兴了?”周访在襄阳,一边种地,一边训练军队,心里暗暗想着要收拾王敦。当地官员有职位空缺,他就先任命补上,然后再上报朝廷。王敦虽然头疼,但也拿他没办法。
魏该被胡寇逼得没办法,从宜阳带着手下南迁到新野,他协助周访讨伐杜曾立了功,被封为顺阳太守。
赵固死了,郭诵留在阳翟驻守,石生多次攻打他,都没打下来。
汉主刘曜在长安修建宗庙、社稷坛,还设立南北郊祭祀的地方。他下诏说:“我们的祖先兴起于北方。光文皇帝(刘渊)建立汉宗庙是为了顺应民心。现在应该改国号,以单于为祖先。大家赶紧讨论,把结果报给我!”大臣们上奏说:“光文皇帝最初被封为卢奴伯,陛下您又在中山称王。中山属于赵地的范围,所以请改国号为赵。”刘曜同意了。还把冒顿和上天配享祭祀,光文皇帝和上帝配享祭祀。
徐龛在济水、泰山一带烧杀抢掠,还攻破了东莞。皇帝问王导,派哪个将领能去收拾徐龛。王导觉得太子左卫率太山羊鉴可以,说羊鉴是徐龛同州的名门望族,肯定能搞定他。羊鉴却坚决推辞,说自己没那个将帅的本事,郗鉴也上表说羊鉴没这能力,不能派他去。但王导不听。秋天八月,朝廷任命羊鉴为征虏将军、征讨都督,让他率领徐州刺史蔡豹、临淮太守刘遐、鲜卑族的段文鸯等人去讨伐徐龛。 “内核解读”
公元319年,正值西晋覆灭、东晋初立的分裂乱世,各方势力在中原大地与江南地区展开了激烈的权力角逐。这一年的历史事件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乱世中政治权谋的残酷、人性的复杂以及时代转型的阵痛。
军事纷争:利益格局的破碎与重构
这一年的军事舞台上,各方势力的冲突不断改写着区域格局。刘遐、徐龛斩杀周抚的战役,看似只是地方势力的交锋,实则暴露了北方流民帅与地方坞堡势力的脆弱联盟——苏峻因遭曹嶷猜忌而南奔东晋,从自保转向依附政权,体现了乱世中个体与小团体的生存困境:要么在夹缝中被吞并,要么主动依附更强者寻求庇护。
祖逖与陈川、石勒的交锋更具代表性。祖逖作为东晋北伐的旗帜性人物,其军事行动本承载着收复中原的希望,但陈川因私怨降石勒、徐龛因论功不公而叛晋,反映出东晋初年军事体系的致命缺陷——缺乏稳定的激励机制与凝聚力。将领们多以个人利益为先,朝廷对地方军事力量的控制力薄弱,导致北伐事业屡屡因内部矛盾功亏一篑。石勒派遣石虎救援陈川、击败祖逖,又在朔方大破鲜卑日六延,展现了其军事扩张的强势,北方逐渐形成石勒势力与汉赵政权对峙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