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上(第2页)
慕容麟在博陵攻打王兖,城里粮食和箭都没了,功曹张猗出城聚集人马响应慕容麟。王兖到城上数落他:“你是前秦的百姓,我是你的君主,你起兵响应贼寇,还自称‘义兵’,名和实相差也太远了!古人说找忠臣一定得从孝子家里找,你妈还在城里,你却不管不顾,我还说啥呢!现在人家或许会因为你有这点功劳录用你,难道能忘了你不忠不孝的事吗!没想到中原这样的礼义之邦,还有你这样的人!”十二月,慕容麟攻下博陵,抓住王兖和苻鉴,杀了他们。昌黎太守宋敞带乌桓、索头的人马去救王兖,没赶上,只好回去。前秦君主苻丕任命宋敞为平州刺史。
燕王慕容垂往北到了中山,对将领们说:“乐浪王招纳流民,充实粮仓,对外供应军粮,对内修建宫室,就算是萧何也比不上他啊!”丙申日,慕容垂开始把都城定在中山。
前秦的苻定占据信都抵挡后燕,燕王慕容垂任命堂弟北地王慕容精为冀州刺史,带兵去攻打他。
拓跋珪的从曾祖拓跋纥罗和他弟弟拓跋建以及各部大人,一起请贺讷推举拓跋珪为主君。
【内核解读】
这段十六国时期的历史片段,简直是乱世权力游戏的“浓缩剧本”——既有政权更迭的仓促与野蛮,也藏着生存博弈的智慧与残酷,更折射出那个分裂时代的核心逻辑。
“自立”与“续命”:乱世政权的两种生存姿势
乞伏国仁的操作,是乱世里“强者自立”的典型。前秦崩溃后权力真空,他直接给自己堆上“大都督、大将军、单于”等头衔,划地盘、建都城、任百官,一套流程行云流水,本质是“抓住窗口期抢占地盘”。这种“先上车后补票”的自立模式,在五胡十六国并不新鲜——只要手里有兵、脚下有地,就能给自己封官定年号,名分永远追着实力跑。
反观前秦苻丕,就是“末代政权续命”的真实写照。他给王兖、窦冲、杨定等人封官加爵,从州牧到“开府仪同三司”,赏赐清单拉得老长,本质是用“虚名换支持”。但这种拉拢根本没约束力:杨定前脚受封雍州牧,后脚就搬到历城囤粮自立,还自称“陇西王”;被封的各州刺史,与其说是前秦的臣子,不如说是“借前秦招牌壮大自己”的割据势力。前秦的“封赏”,不过是衰落政权最后的“遮羞布”,越滥封,越说明控制力早已崩塌。
后燕的崛起密码:能打,更要会“治”
这段记载里,后燕慕容氏的表现最亮眼,也解释了他们能在乱世中站稳脚跟的原因——军事硬实力+治理软实力,两手都硬。
慕容隆打蔡匡的操作,是“抓主要矛盾”的军事智慧:知道蔡匡的底气是外援任泰,就放弃攻城先打援兵,几千人击溃援军后,城里自然投降。而慕容农更是“军政全才”:到龙城不急于平叛,先等收割庄稼囤粮,既避免浪费资源,又掐断了叛军的生存基础;平掉馀岩、收复辽东后,不搞高压统治,反而“简化法律、减免赋税、鼓励农桑”,硬生生吸引来几万流民。慕容垂说他“堪比萧何”,一点不夸张——乱世里不缺能打的将军,但能“打完仗还能留住人、喂饱人”的管理者,才是政权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