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 作品
第114章 改变乡亲想法(第3页)
他走到板岩前,喧嚣声渐渐平息下来。秦明文板着脸,学着镇上私塾先生的样子,在孩子们身后踱步,眼神严厉地扫视着,试图维持一种肃穆的气氛。
秦思齐却没有拿起粉笔立刻开讲。他拿起一块板岩碎片,又拿起一根“粉笔”,对着孩子们扬了扬,声音清朗:“从今天起,这就是你们的书,你们的纸。”
孩子们都愣住了,看看那粗糙的石头,又看看秦思齐手里的白灰棒棒,不明所以。
“回家,让爹娘找块像这样的石板,不用太大,能拿得动就成。巴掌大也行。再找点白灰,或者烧过的木炭也行,磨尖了,就是笔。再拿一块破布擦拭。”
秦思齐的声清晰地传进每个孩子的耳朵里,“买不起纸笔,咱们就用这个!石板擦擦就能再用,识字,不挑家当!”
他转身,用那根白灰粉笔在巨大的板岩上,重重地、清晰地画下了一个大大的“一”字。笔画简洁,横平竖直。
“这个字,念‘一’!”秦思齐指着那个字,声音洪亮,“天底下最简单的字!天地初开,混沌归一!你们的名字,你们的年岁,都从它开始!跟着我念——‘一’!”
“一”孩子们参差不齐、奶声奶气地跟着念了起来,声音里带着新奇和试探。
秦思齐没有讲什么“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大道理,也没有要求孩子们正襟危坐、摇头晃脑。他的目的简单而直接:快速认字,学会简单的算数。认字,就从这最基础的“一、二、三、上、下、人、口、手”开始。算数,就从最直观的数石子、数手指开始。
但他深知,枯燥的重复会磨灭孩童天性。于是,故事成了他手中最奇妙的钥匙。毕竟不是每个孩子都认为,读书的跟自已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