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 作品
第226章 经史子集(第3页)
这一日午后,他正于小院翻阅《汉书·循吏传》,看得入神,忽觉身边有人悄然坐下。抬头一看,竟是白葵先生。
白葵先生笑吟吟道:“小友近日埋首经史,可谓废寝忘食啊。”目光扫过他面前摊开的《汉书》和旁边写满批注的纸页,“哦?在看《循吏传》,可有心得?”
秦思齐忙起身行礼,被白葵先生按下。他沉吟片刻,道:“晚辈正在读文翁治蜀、龚遂治渤海之事。深感良吏治国,不仅在律令条文,更在教化人心,因地制宜。
文翁兴学,龚遂劝农,皆是从根本处着手,润物无声,其功甚伟。联想《老子》所言‘治大国若烹小鲜’,似有相通之处,皆重顺势而为,不扰民,不滋事。”
白葵先生眼中闪过激赏之色:“善!能于史实中见治道,更能贯通诸子,此乃真读书也!看来书院这番拓展阅读,于小友正是对症良药。”
他压低声音,笑道,“不过,读万卷书,亦需行万里路。日后若有暇,老夫或可带你遍访这庐山左近的循吏能臣,看看他们是如何‘烹小鲜’的。”
这时,一个轻柔的声音在一旁响起:“爹,秦公子,该用晚饭了。”
只见白榆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两盏清茶,俏生生地立在书架旁。她这些时日似乎已习惯了秦思齐与父亲的学术交流,不再如最初那般容易脸红,但目光与秦思齐接触时,仍会下意识地微微垂下,唇角却带着一丝浅浅的笑意。
她听着他们讨论治国安民的大道理,虽插不上话,眼中却满是专注与好奇。
秦思齐连忙道谢接过茶盏。白葵先生看着女儿,又看看眼前这位勤勉睿智的少年,抚须微笑,意有所指地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这学问之道,亦需刚柔并济,张弛有度才好。榆儿,你说是不是?”
白榆微微一愣,随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轻声道:“女儿愚钝,只觉秦公子和爹爹说的,都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