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福祸自担

原历史上,魏氏之主魏绛提出“和戎之策”并且得到通过和执行,成功的执行与取得的效果让魏氏赚足了政治声望。什么叫成功?

晋国与各个异邦的贸易获得了很大的利润,同时采用购买的方式获得面积不小的疆土,更是吸引了不少狄人或戎人的部落主动并入晋国。

最为主要的事情是,晋国对周边异邦采取类似于绥靖的政策,使之互相之间的冲突得到最大缓解,总算让疲惫不堪的晋国能够喘口气了。

晋国对异邦执行绥靖政策竟然成功了?

那是那些异邦与晋国的实力差距太大,大到晋国愿意对他们有好脸色就纷纷欢呼雀跃。

换成彼此的实力差距不是天差地别?绥靖政策历来会变成是在养虎为患。

因为“和戎之策”得到了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所以魏氏的声望一下子暴涨。

恰好晋悼公极度需要打破晋国内部的现有权力格局,顺势让获得巨大声望的魏氏获得了卿位,魏绛成了魏氏首个成为卿大夫的家主。

那个“和戎之策”绝不是魏氏灵机一动才制定出来,家族内部不知道花费了多长的时间,又是多少人耗费精力研究了多久,拿出了认为最好的策略。

由于魏氏并不是卿位家族的关系,不止很难查阅详细的资料,身份有别之下也不好询问卿大夫,制定的计划难免会出现不合时宜的情况。

那是一定的事情。

身份地位不够,难以获得信息的同时,所获得的信息很难保证无误。

也是因为身份和地位不够,不止对外信息很容易出错,对内的掌握度也会很玄乎,非常容易出现“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的情况。

无论是原历史或在楼令的这个版本,魏氏的“和戎之策”都出现了不合时宜的部分。

原历史上的晋国比之楼令这个版本要更惨,好不容易打赢“鄢陵之战”却是弄得个伤筋动骨,晋厉公灭了郤氏让晋国失去内部战力最强的家族,随后各个家族与郤氏的残余也打了好几年。即便是晋国在“鄢陵之战”打赢了楚国,一样没有让晋国扭转对外不利的局面。

那种很困顿的背景之下,那些卿位家族肯定会接受魏氏提出的“和戎之策”,参与进去进行修改,才有了最后的执行版本。

在楼令的这个版本,仅是郤氏健在就让晋国的实力得到最大保存,哪怕一样对外连年征战,出现很大的资源消耗和付出不小死伤,状况一样不能说多好。

然而,实际上惨是对比出来的。

只要晋国的敌人更惨,肯定让晋国显得不那么窘迫了。

所以,魏氏提出“和戎之策”只有晋君周表现出绝对的感兴趣,卿大夫阶层暂时只是冷眼旁观的姿态。

“我们有取代周王室的计划,魏氏提议缓和与异邦的关系,大体上是符合时局需要的。”楼令看得出邯郸旃很慌,没有要安慰的意思,有的只是指明现实:“邯郸氏沉寂太久,自我封闭到长久实力没有得到增长。新军将可知道荀氏为什么参与范氏的北征?因为他们需要获得人口和资源啊!”

晋国为什么会转为一个军果主义的国家?不正是清楚光靠自己种田富裕不起来嘛。

而晋国的强大确实是建立在一直对外掠夺上面,致使每一个家族都在武力上投入巨大。在晋国仍然有得抢且真的能够抢到东西的时候,国家状况再差并不会差到哪去。这是因为晋国从外国吸血的速度远超过自身流血的速度。

邯郸氏当小透明当了十八年,没有在外获取到利益,凭自己种田不说越种越弱,其他一直有在外获取利益的家族则是变得比邯郸胜更强了。

那能怪谁?怪邯郸氏自己选错了路。

当然了,邯郸氏有自己的苦衷。那个时候的格局不允许邯郸氏活跃,很容易遭到其他家族的针对,尤其是害怕郤氏将目光转移到自己身上。

默默种了十八年田的邯郸氏,他们有所积累吗?以邯郸氏的封地情况,极可能是保持一个收入与支出平衡的状态。

邯郸旃听完楼令的话,一脸苦涩地说道:“我们能够怎么办呢?”

问楼令啊?

楼令跟邯郸氏的关系非常一般,哪怕是有办法来帮邯郸氏,凭什么给邯郸氏出谋划策?

在积累阶段的楼令极度需要获得有权之人的赏识,无论是用才学还是展现武力,只有得到赏识才有发挥的空间。

所以了,那个时候的楼令需要刻意巴结郤至,以期望获得赏识来获得实战才能的空间,换取得到地位的提升。

现阶段的楼令已经不需要得到他人的赏识,该是他人来博取楼令的赏识才对。

以实力而论,邯郸氏在晋国显得有那么点不上不下,他们是卿位家族中的最弱,不是卿位家族又有魏氏在实力上胜过邯郸氏,另有张氏、解氏等四五个家族的实力与邯郸氏十分接近。

张氏是一个散装家族没有错,可是纸面数据真的跟邯郸氏相差不是太大。

解氏不是祁奚老冤家解狐的那个家族,他们是周武王的孙子姬良的后裔,属于是以封地为“氏”的一种。

其他三个实力跟邯郸氏差不多的家族,他们乃是公族的背景。

必须强调的事情是,纸面数据不等于真实的实力,尤其是晋国公族封君的家族。

晋国公族各个封君家族的纸面数据看着都不差,能够拉出一个“师”兵力的封君不少,可他们的一个“师”不一定能打得过除了邯郸氏之外,其余卿位家族的一个“旅”。

话又说回来,卿位家族一千五百的部队对抗己身三倍的楚军也是很常见的事情。证明晋国公族封君的私军,战斗力不是差到躺在下水道。

到了现如今的晋国公族封君,他们的私军在战斗力的对比上,应该是跟几个主要强国差不多?

而晋国楼氏和郤氏的私军,战斗力应该是当前时间段的天花板?

打那个问号,主要是楼氏和郤氏的私军也区分梯次,分为精锐和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