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无形的威慑(第3页)
那一步是什么?楼令所着的书被列国通用,他清扫各种狄和戎为诸夏文明立下了开疆拓土的功劳,仅仅是缺少成为当代人公认的道德君子了。
周公旦是鲁国的开国之君,可他并没有实际上任,由伯禽来实际管理鲁国,不是成了公认的不朽人物吗?
而周公旦成为公认的不朽人物,乃至于成为圣人,在于他操作之下拓展了民族的生存空间。
那是事实,哪怕周公旦大肆分封出去的诸侯被异邦所消灭,但凡有分封国站稳脚跟,一样是功绩的一部分。
因此,真不是周公旦扶了周成王就被认证为圣人,与之着书和开拓民族生存空间挂钩。
楼令确确实实是驱逐或消灭了不少异邦,使之原本被各种狄或戎盘踞的太原盆地成为晋人的栖息地。
晋人就是诸夏体系的一份子,他们所生活过的区域都将变成诸夏“自古以来”的依据。
而“自古以来”怎么玩,其实看得是后人。
有了周公旦的例子,其实哪怕是晋公室取代周室,晋国成为新一轮的天下共主,只要楼令不担任一国之君,一样能够完成最后的道德君子这一步。
只是吧?楼令恐怕无法成为第二名周公旦,一切只因为周公旦维护了周王朝的统治,楼令即便不就国也不会维护晋王朝的统治。
那是因为楼令明知道不可能,不会去想着让帮晋王朝的统治可以千秋万代。
家天下的体系就不可能千秋万代,谁都办不到。
晋国的新军回撤到“濮阳”的郊外,与中军相隔三里地扎营。
后面,智罃离开“虎牢”赶到“濮阳”这一边。
楼令可太知道智罃的为人了,见到智罃那一刻起就知道没有好事。
“宋军已经撤围,楚军从‘商丘’开拔东进。”智罃当然不是来汇报这两个消息,他主要是想亲自过来问问楼令接下来怎么办,再借机达成自己的愿望。
卫国的“濮阳”距离“陶丘”和“商丘”都更近,楼令这一边要比驻扎在“虎牢”的智罃更早接到汇报。
宋军是在三天前撤军,并且公子朝作为宋国使者前来“濮阳”明里拜谒卫君衎,实际上是想过来偷偷拜见楼令的。
楼令与公子朝已经见过一面。
公子朝明确告知楼令,他并不是代表整个宋国,主要代表想要与晋国继续保持友好的那一个派别,期望维持跟晋国的盟友关系,保持以晋国马首是瞻的状态。
当时,楼令当面直言询问,宋国有哪一些人跟公子朝的立场一致,又是哪些人站在与晋国悖盟的那一边,问得公子朝满脸尴尬无法回答。
要不然公子朝该怎么说?将一切推到华元头上,岂不是代表整个宋国幡然醒悟,轮不到公子朝来楼令这一边讨好。
宋国是一个高层极度团结的国家,外部的环境也容不得他们内斗。
摆明就是宋国想要骑墙,内部商量好什么人秉持哪一种立场,对外做给晋国和楚国看。
公子朝不敢随意糊弄楼令乱讲话,两人短暂交谈了几句,搞得公子朝找理由告辞。
现在,公子朝仍然在“濮阳”这边,为了逃避跟楼令见面,让自己看上去很忙碌,一直频繁拜访卫国君臣。
不得不说的事情是,宋国已经对晋国实际悖盟,只差宣布双方对立,结果公子朝跑来“濮阳”频繁拜访卫国君臣,简直就是跟在晋国高层眼皮子底下蹦跶差不多。
得是公子朝心里多慌,或者说他该是多么害怕直面楼令,才搞得做出那种荒唐事啊。
智罃了解到怎么回事,很直接地说道:“我们不再庇护,乃至于有所窥视,宋国君臣就该恐慌。”
春秋时期的贵族就这点好,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事情,没有那个脸又当又立。
那当然是他们知道有所行动会被史官根据事实记录,根本没有进行狡辩的操作空间。
在当前,一国之君才会有史官时刻陪伴,国家高层开会也就被史官进行记载,由此可见史官的政治地位。
那可是国家高层在开会,多少大小事直接摆在史官面前。仅仅是能够见证就是一种政治地位,一旦他们泄密就要让即将实施的谋略方案变成一摊废纸了。
“你不事先通知就过来,刻意避开其他人,到底想对我说什么?”楼令没闲工夫去猜。
智罃一时间显得比较窘迫,讪笑了几声才说道:“这不是楚军东进了吗?我们能不能等他们讨伐吴国,进军宋国呢。”
楼令瞬间皱眉说道:“我让新军撤回来就是不想刺激宋国,避免他们立刻倒向楚国。”
“可是,宋国讨伐曹国,尤其是围困‘陶丘’了啊。”智罃说道。
曹国可是晋国的忠实盟友,他们受到宋国的欺负,晋国不该为曹国出气吗?
楼令知道怎么回事,其实也会出兵惩罚宋国,之所以皱眉是智罃抱着太强烈的私人目的。
那是智罃急切想要增加智氏的资本,不想这一次出征收获甚少,只有实际参与交战,才能够借职务便利创造收益。
“会讨伐宋国,只是跟你没有关系了。”楼令说道。
带着强烈获取利益心态的智罃,他的行事一定会比较激烈。
晋国的确应该惩罚宋国,只是一定要控制好一个尺度。
“我们原本的三年休养生息被迫中断,很多事情由于突变,搞得比没有做还要严重。”楼令很严厉地看着智罃,继续往下说道:“我知道你很急,只是必须警告你,不要因为你的事情,干扰或破坏既定国策的执行。”
智罃想说什么。
“这是最后一次,没有下一次了。”楼令说完摆出送客的姿态,甚至都比了一个清出去的手势。
楼令等智罃走到帐帘边上,说道:“别在这边多做耽搁,尽快启程回去‘虎牢’。”
智罃的脚步顿了一下才重新迈步,撩开帐帘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