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新的战争(第3页)
在那种情况下,即便是徐国或邗国又亡了,无论邗君鲁或徐君本死没死,大不了就是后面再派人前去复国。
当然了,不在意一时存亡是楼令的看法,对晋君周来讲可不是那样子。
没有人提到邗国和徐国的话,楼令可以不在意。
有人提到了邗国和徐国,不好让楼令无视了。
这里多少算是郤至坑了楼令一下。
要不然的话,日后晋君周说起已经有人提醒邗国和徐国的存亡,结果楼令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追究起来算楼令犯错,追不追究都会让晋君周心里长处一根刺。
“我会派人提醒邗君鲁和徐君本坚守都城。”楼令说道。
邗国一直都是小国,全国人口两三万,能够征召的战兵不足三千。经过上一次的亡国,现如今的邗国更弱,举国上下的人口不足一万五千,可征召兵力算上邗君鲁从晋国带去的人手,堪堪只有两千。
徐国有过极度风光的岁月,他们一度可以直接与强盛的周王室交锋,时间侵蚀下变得衰弱不堪,直接被晋国给殖民了。
当前的徐国,人口约是四万,可出动的兵力不会超过三千。
以邗国或徐国当前的实力,即便他们集中兵力固守自家都城,能不能守住完全看楚国愿意付出多少代价,一旦楚军不计代价很难坚持三个月。
而那三个月就是楼令预留出来的时间,中军和新军再怎么样,三个月都应该抵达战场了。
“楚国的主要目标是吴国,他们必须紧抓时间,不会在徐国或邗国浪费太多时间,也不会留下太多的兵力。”楼令讲这一句话不是给在场的人听,单纯就是给远在‘新田’的晋君周一个交代。
现在的吴国知道楚军要来袭的消息吗?
楚军在“商丘”郊外驻扎,在“商丘”有许多来自列国的商贾,因此楚军集结可不是什么秘密。
当然,楚军在“商丘”驻扎,看上去对晋国的威胁更大,未必不是想要误导吴国君臣。完全要看吴君寿梦的警惕心有多重,会不会提前做好迎接楚军入侵的心理准备。
以楼令对吴君寿梦的了解,楚国稍微有动静就会引起吴君寿梦的极大警觉心。
不用说楼令已经派人前往吴国,提醒吴国君臣做好应对楚军入侵的准备。
如果吴国准备不充分,或是他们压根没有准备,导致楚军攻破“梅里”的话,大不了就是晋国帮吴国复国。
只是,复国之后的吴国一定不再是吴君寿梦说了算。
一个月的时间那么过去。
在这一个月内,楼令与公子朝又见了几次,互相明确或隐晦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在华元丧礼结束之前,公子朝离开“濮阳”返回。
楼令等公子朝离开五天,也就是华元的丧礼结束之后,派人前去“商丘”训斥宋国君臣悖盟,宣告将会进行惩戒。
虽然楼令代表晋国对宋国宣战,但是可以视作晋国在给宋国一次机会。
晋国的中军仍旧驻扎在“濮阳”郊外,新军单独开拔南下。
只出动一个军团南下,实际上就是给予宋国信号,表明就是一次惩戒形式的战争。
宋国的应对是,面对楼令派去的人先认错,随后约好交战的地点,告知会出动多少兵力。
到目前为止,晋国和宋国的交战流程并不脱离古典时代的流程,互相给予的信号无疑是一种点到为止。
交战的地点选在“曲棘”这个地方。那边在郑国边上,距离曹国不是太远。
晋国新军南下进入曹国境内,会合早在等待的曹军,再向西向“曲棘”开拔。
差不多就是新军会合曹军的时间,楼令见到了从“新田”过来的祁午。
“怎么是你?”楼令见到祁午就问。
那是楼令对晋君周会派人过来早有意料,只是没有想到来人会是祁午这个人。
要知道晋君周可是大力扶持祁午当上卿大夫,结果祁午不堪重用辜负了晋君周的信任。等祁午卸任卿大夫的职位之后,他实际上就是隐身状态,窝在“祁”地好几年的时间了。
祁午被楼令那么问,难以掩饰尴尬,说道:“是午主动向君上争取的机会。”
真不是祁午想隐身,他也没有羞愧到不敢见人的程度,一直以来可是一再尝试重新抱上楼令的大腿,只是并没有成功。
楼令当然也不会太刻意针对祁氏,总体来讲还是用比较温和的方式进行社交。
说来说去就是“祁”地离“平陵”的距离并不远,晋国北部的各家族以楼氏最强大,祁午弱小却是排在第二,无论楼氏吸纳或吞并祁氏都会让楼氏成为晋国北部的那个“唯一”。
“君上让你过来做什么?”楼令问道。
祁午答道:“君上关注宋国,挂心徐国和邗国的安危。委派午随同中军将南下。”
那就是没有以行政命令要求楼令必须救援徐国和邗国,用派来祁午的方式进行催促。
也许,晋君周也是看楼令在祁午毁约和落魄后没有隔绝交流,想着楼令记住祁奚的人情,认为祁午是过来的好人选吧。
楼令颔首道:“等新军与宋军的交战结果,再等上军抵达,我们便启程南下。”
祁午能说什么又敢有什么异议?
新军与宋军在“曲棘”的交战结果很快就出现了。
大部分时间是两支军队消耗在行军路上,他们各自抵达“曲棘”到出现战斗结果,只是耗费五天的时间,以宋军承认战败落下帷幕。
先是华元过世,直接让宋国的选项出现动摇;再有前来“商丘”的楚军选择东向,一定很是打击宋国。
导致前往“曲棘”与晋国新军交战的宋军,他们在向戎的指挥下打得极其克制,稍微让晋军占便宜就承认了战败。
在“曲棘”的交战有了结果,上军也抵达“濮阳”郊外,楼令没有给上军休整的时间,下令军队开拔了。
他们会借道宋国,会不会因此惊吓到宋国则是有点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