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我是为了你们好啊!(第3页)
驻营的乌氏之人,在楼氏私军可以看到他们的时候,其实他们也看到了楼氏的私军。
只不过,乌氏的人真没有想到会遭到入侵,他们也不是全然没有反应,到处都有丢下牧畜在往营地跑的人,营地里面的人则是试图用最快的速度集结防备。
游牧文明的警觉心就是比农耕民族更重,那是两者生存环境不同所造成的现状。
待在旷野放牧为生的族裔,他们没有高大的城墙作为防御,有大批人马接近往往就是意味着危险降临。
而游牧部落互相遭遇,哪怕是同一族裔,他们抓住机会也会实施攻击,可不是作为同族就你好我好大家好。
为什么会那样?可以是为了掠夺人口和牧畜,也能够是减少竞争对手,更加可以是抢夺牧场。
所以,游牧民族比之农耕民族来说,为了活下去少不得各种血淋淋。
这是楼令这一支部队第一个找到的乌氏人部落。
看营地的大小,这一个乌氏人部落应该有个千余人,他们遭受到突然的袭击,半天都没有支撑到,逃走了两百余人,剩下不是被杀就是被俘。
“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袭击我们?”这话经过翻译,传到了楼令的耳朵里。
楼令对着被俘的部落首领问道:“听说过王师吗?带你们拥抱文明来了。”
懂得晋话和乌氏话的向导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翻译。
只见那个部落首领呆愣了好一会,指向了被杀的乌氏人,叽哩哇啦说了好大一串话。
向导翻译道:“他们愿意臣服。”
啥玩意?
被俘的乌氏部落首领明明讲了很长一段话,翻译过来那么简单。
不是没有那个可能。
毕竟,每一个文明的语言体系都不一样。
要论哪一个文明的语言体系,用最短的话可以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肯定是诸夏了啊!
其实吧,被俘的乌氏部落首领表达的是,压根不懂什么是王师,只看见楼氏私军冲进来就是一顿杀,还看到楼氏私军从穿着到武器装备完全领先乌氏,承认战败的事实,愿意接受安置。
游牧势力一直有相关的习俗,战败接受胜利一方的兼并,便是他们的生存法则。
现下各游牧势力互相兼并,不像后面会杀死大多数成年男性,搞高过车轮全杀掉那样的操作。他们各部落互相兼并,战败的一方首领可以继续当部落的头头,只是从此以后要听从胜利方的号令。看样子就是与中原列国的古典时代大差不离。
以前,楼氏征讨林胡就遭遇过类似的事情,攻打乌氏之前也有进行了解,哪会让楼令不明白?
楼氏可以轻易兼并掉林胡,便是得了游牧各势力有那种习俗的便宜。
“能战的人骑马跟着走,其他人留下来接受安排。”楼令让向导翻译。
这对战败的乌氏部落首领来说不算事,他甚至愿意看到更多的乌氏部落倒霉。
结果就是,楼令征服了一个乌氏的部落,麾下的兵力比之前还多了三百。
新加入楼令麾下作战序列的三百余人之中,有着三十多的健妇,她们随后也会跟着参与厮杀。
三支在乌氏势力范围内横冲直撞的楼氏私军,打赢一个乌氏人的部落便能得到包括兵力在内的各种补充,只是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比如投降的乌氏人可能跳反。
楼令其实知道与战败一方首领举行游牧族裔特有的血誓,可以得到战败一方的最大信任。
什么血誓?理解为效忠仪式就行。
游牧族裔的血誓不止是效忠仪式,还包括抛弃以往的仇恨,此后待在一块过日子,不再区分彼此。
可是举行血誓,楼令就跟战败一方的首领达成主从关系了。
要是能够带资入股,知道晋国以及列国有多少家族愿意入伙楼氏吗?
楼令在乌氏这边为了一时的便利跟他们举行血誓,吸纳一个个战败的首领当封臣,传回去就要被天下人鄙视了。
乌氏的势力范围不大不小,算起来应该是有六七万平方公里?
当然,那算是乌氏的核心势力范围,另有跟其他族群存在归属权有争议的牧场。
楼令主要就是针对乌氏,期间碰到其他族裔,算是这些族裔倒霉。
三支楼氏私军一直赢,赢到从原本两三千的兵力膨胀到至少六七千。属于楼令麾下直管的兵力增加最多,一个月后都快接近一万了。
因为楼氏的私军一直赢,所以乌氏人并未跳反。相反他们表现得比楼氏的私军更积极,不用威胁也总是冲锋在前。
那当然是楼氏私军太能打,看到那一点的乌氏众人必须进行表现了。
一个月过去,越来越多乌氏的部落知道有外部势力杀进来,他们的选择是赶往“王廷”所在地抱团。
察觉到这一现象的楼令,一边指挥拦截,另一边派人让楼冰与楼森率军过来会合。
乌氏的部落正在集结,对吧?
那就省了楼氏私军一个地点一个地点扫荡过去的步骤,可以直接前往乌氏一众部落的集结点,尝试一块给收拾了。
这一波军事行动好像顺利过了头?
中原军事力量打击游牧势力,难就难在找到游牧势力,真不是游牧势力正面交战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太强。
楼氏的私军数量滚雪球似得膨胀,认得路的向导越来越多,加上乌氏的势力范围就那么大,尤其乌氏是遭到突然的入侵,其实顺利才是应该的。
随着双方的接触,乌氏的人也慢慢了解到楼氏来自哪里,知晓乌氏乌氏在帮助义渠,明确知道楼氏为什么过来征讨。
不过,那些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事情是,楼氏表现并不残暴,他们会像林胡那样被楼氏融合。
生活在楼氏治下怎么样,自然有原本是林胡人现在成了晋人的人,给他们现身阐述过往和现在。
甭管乌氏的人能不能理解,楼令所说带他们拥抱文明,会随着时间流逝证明含金量在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