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布局南洋(第3页)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
不,也许,这是贵人的意思……
“朝廷...不是禁海吗?”他的声音抖得像风中的驼铃,去年在苏州关被没收的三船私货,此刻仍在梦里泛着海水的咸腥。
他们走私的事儿,定然也是那时候被记录了。
索额图突然凑近,山岚的寒气裹住他,“太监们盯的是国内商路,马佳氏的船也到不了爪哇。”他用靴尖挑起海图上的胡椒、香料、白银等产地,“你晋商的骆驼能走沙漠,难道船就不能渡南海?”
山风掀起他的袍角,露出腰间挂着的密符,那是内务府特批的"采办药材"令牌——足以让南洋商船挂上"皇家旗号"。
王通礼望着远处盘查的关卡,那些兵卒的腰牌上刻着"皇商督办处",却对索额图的马车视而不见。
他忽然就明白:朝廷掐死的是明面上的商路,却在权力的阴影里留了道缝——让他们这些晋商替某些人做那些"不便明说"的生意。
海图上的红圈与索额图眼中的贪婪重叠,恰似当年他们囤积居奇时,算盘珠子落下的弧度。
当油布包被塞进车厢时,王通礼听见自己的心跳盖过了马蹄声。海图上的航线像条毒蛇,一头连着南洋的香料群岛,另一头系着京城的权力漩涡。
不过是换了个主子罢了,宗室靠不住,内务府却不然。这一次的事让王通礼意识到,他们只能跟着天子走,才有活路。
索额图最后那句话还在耳畔,“草原线给了科尔沁,东海给了马佳氏...南洋的银子,总得有人分。”
马车重新启动,王通礼摸着海图上被朱砂圈住的"婆罗洲",忽然想起祖父年轻时走西口的誓言——那时用命换钱,如今用钱换命,不过换了片更凶险的江湖。
太行山脉的轮廓在暮色中渐远,他掀开账册新的一页,用残墨写下"南洋"二字。墨迹在颠簸中晕开,像片正在蔓延的血渍。
索额图不曾回头去看,晋商一定会上钩的。
三更的梆子响过,王通礼在平遥总号的密室里铺开索额图给的南洋海图。烛火照着"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字样,像照见自己的坟头。
墙角的酒坛被碰倒,陈年汾酒淌满一地,浸得那些与王府往来的分利账册发涨。
王通礼忽然大笑,笑得眼泪直流——他们囤积居奇时被骂"奸商",背后得了银子的宗室可半点没有损失,只有他们近乎没了三代积攒的资源,如今又要被朝廷榨干最后一滴血,活该啊。
天快亮时,第一缕阳光照进票号。王通礼望着"日升昌"的匾额,忽然觉得那三个字像个巨大的嘲讽——日头确实升了,却照不亮眼前的路。
要么被朝廷的朱批压死,要么在权力的缝隙里,做一场赌命的南洋梦。
乾清宫
珠兰明白康熙说起"开海"时的犹豫——满朝文官都怕重蹈"倭寇之乱",也怕郑氏捣乱,可河工、平藩哪样不要钱?
她劝解皇上,就说让晋商去南洋"走私",实则是打着"违禁"的幌子,替朝廷摸清海上的虚实,等时机成熟,再将这些"非法贸易"收归官办,届时谁也挑不出错来。
这群被割去草原、东洋商路的"惊弓之鸟",只要给点甜头就会拼命抓住,哪怕那甜头裹着毒药。
她要的不仅仅是安稳的商路,更是将这群大胆"奸商"变成触手,在海禁的铁幕上撕开道缝,让内廷的算盘,能打到更遥远的海域去,给皇室赚更多的钱。
皇帝,被她说服了。
当第一缕晨光爬上乾清宫的匾额,海图上的南洋航线已被康熙的朱笔描成赤色,恰似一条即将吞下利益的巨蟒,缓缓张开了嘴。
“太皇太后曾对妾身言道盛京之事,还问皇上可要效仿太祖,把宗室重新套上马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