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174集:情绪感应的家居

情绪的木纹

苏晓第一次见到那把扶手椅时,老工匠正在给它的扶手镶嵌第七十二道暗纹。桃木在紫外线灯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晕,那些交错的纹路像极了人脑皮层的沟回——这个巧合后来成了情绪家具系统最诗意的注脚。

\"神经反馈模块要藏在第三道木纹里。\"苏晓蹲在车间地板上,指尖划过椅腿内侧的凹槽,\"传感器不能凸起,老人家的手摸上去得是纯粹的木头温度。\"

研发总监递来的传感器芯片还没有指甲盖大,被透明胶固定在一张描图纸上。苏晓看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参数,突然想起上周在老年公寓看到的场景:陈阿婆对着窗台的绿萝喃喃自语,护理员说她已经三年没叫出过女儿的名字了。

一、会呼吸的沙发

情绪家具系统的第一个原型机是张三人沙发。亚麻布套下埋着二十八组温度调节器,扶手内侧的纳米孔能释放六种植物精油。当测试员戴上脑电波监测头带时,屏幕上跳动的β波突然变得紊乱——他想起了昨天被驳回的设计方案。

\"温度调到37.2度,释放0.3毫升的橙花精油。\"苏晓对着对讲机说。她看着沙发靠背缓缓隆起,像有人在背后轻轻托了一下,测试员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

\"这不是魔法。\"她后来在董事会演示时解释道,\"当杏仁核活跃度超过阈值,沙发会模拟人类拥抱的温度曲线。香气分子的扩散速度,刚好匹配副交感神经的舒缓节奏。\"

反对声来自负责生产的三叔公。这位用了四十年刨子的老人敲着会议桌:\"家具就该有家具的样子!当年苏承宗做的太师椅,靠的是木头本身的弧度贴合腰背,不是什么芯片。\"

苏晓没说话,只是调出了一组数据:城市独居青年的抑郁倾向检出率三年内上升了17%。她让助理搬来两把椅子,一把是1921年苏承宗亲手做的圈椅,另一把是加装了神经反馈模块的复刻版。

\"三叔公您试试。\"她看着老人坐下,圈椅的弧度确实完美贴合了他的肩背,但当老人想起今早被孙子挂断的视频电话时,复刻版的扶手悄悄升温了0.5度。

\"有点暖。\"老人下意识摩挲着扶手,眼里的落寞淡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