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12章 远风模式,引来考察团!(第3页)

一个新工人,四个月达到熟练工的水平?这在他们厂里,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他们培养一个合格的数控车工,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我们过去总说,老师傅的经验是宝,没错。但这个‘宝’如果只能锁在老师傅一个人的脑子里,那它的价值就是有限的,而且会随着老师傅的退休而流失。”秦奋在一旁补充道,“远风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宝贵的‘隐性知识’,通过sop这种现代化的手段,转化为公司的‘显性财富’。让优秀的经验可以被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地复制!这,就是我们批量制造高手的秘密,也是我们产品质量稳定的基石!”

梁金山听着,眼神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亮光。他死死盯着那块sop看板,又看看那个叫周平的年轻工人,嘴里反复咀嚼着那几个词:“隐性知识……显性财富……复制优秀……”

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套体系的价值,可能比这满车间的进口设备加起来还要高!

“如果说sop是保证我们下限的基石,”秦奋话锋一转,指向不远处另一面更加醒目的红色英雄榜,“那么这个,就是决定我们上限的发动机!”

考察团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那面巨大的《技术改进英雄榜》。

榜上,一个个名字和照片熠熠生辉。

“张大勇,三车间焊工。提出‘逆向分段焊接法’,将大型模具焊接变形率降低0.5毫米,有效提升模具寿命。奖励现金200元!”

“李雪梅,质检组组员。优化‘视觉暂留筛选法’,将细小划痕的检出率提升15%。奖励现金100元!”

“王小虎,车工。在sop标准基础上,优化走刀路径,将xt-07号零件加工时间缩短12秒。奖励现金800元!”

……

每一条改进建议,哪怕只是节省几秒钟,减少一个弯腰的动作,都被郑重地记录在案,配以奖励和荣誉。

就在这时,一个工人拿着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表格,兴奋地跑到孙国华面前:“孙总监,我又琢磨出一个新点子!咱们sop上写的冷却液喷嘴角度是30度,但我发现如果针对这种高强度合金,把角度调整到35度,并且在高速切削的瞬间加大流量,刀具的磨损能降低大概5%!这是我的测试数据,您看……”

这一幕活生生的场景,比任何汇报都有说服力。考察团的成员们彻底被震撼了。

他们看到了什么?

他们看到了一个全员参与创新、追求极致的“学习型组织”!在这里,工人不再是流水线上被动的螺丝钉,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了生产线的“设计师”和“优化师”!

梁金山的呼吸都有些急促了,他转过头,紧紧地盯着秦奋,一字一句地问道:“秦奋同志,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的?让几千名员工都心甘情愿地去思考,去改进,这股动力,源自哪里?”

秦奋迎着他的目光,微微一笑,说出了一句让在场所有人都心头一震的话。

“源自‘尊重’。我们尊重每一份智慧的价值,并给予最直接的回报,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当一个工人发现,他的一个小想法能为他带来荣誉和实实在在的收入,能让他的名字和照片挂在英雄榜上,能成为他晋升提干的重要依据时,他的大脑就会变成一座永不枯竭的创新金矿。”

秦奋的目光扫过整个车间,声音沉稳而有力:“所以,远风最宝贵的财富,真不是这些机器。而是由sop和英雄榜共同点燃的,这几千颗渴望变得更好、追求卓越的大脑和心脏!这,就是‘远风模式’的核心。”

寂静。

整个车间,除了机器的轰鸣,考察团陷入了一片长久的寂静。

梁金山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在消化这颠覆性的理念。良久,他才缓缓睁开眼,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凝重与赞赏。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用力地拍了拍秦奋的肩膀,然后对身后的秘书沉声道:“把远风集团的‘sop标准化生产体系’和‘技术改进激励制度’,列为我们这次考察的第一号核心课题。回去之后,省工业厅和经委要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给我把这个‘远风模式’,一字不漏地……解剖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