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奠基石下,埋下时光胶囊(第2页)
秦奋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清晰地敲在众人心头。他信手拈来,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一个复杂无比的半导体制造流程,拆解成一个个可以理解的步骤。从提纯、切片、光刻、蚀刻、扩散、薄膜沉积……一个全新的、宏伟的工业世界,在他们面前徐徐展开。
预研组的成员们听得如痴如醉,刚才还如同天书般的概念,此刻竟变得脉络清晰。他们看向秦奋的眼神,已经从敬佩,变成了近乎崇拜。
李大柱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他终于明白秦奋让他从二极管、三极管入手研究的深意。这不是造一个简单的零件,而是通过解剖一只麻雀,来了解整个天空的构造!
“我明白了,秦董!”李大柱用力一拍手,“我们这就去查资料,把您说的每一步工艺,需要什么设备、什么材料、什么环境,都给我弄清楚!”
秦奋欣慰地点点头,正要再交代几句,机修车间的孙国华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
“秦董,您快去看看!”孙国华抹了把汗,手里拿着一张刚画出的草图,“按照您说的‘万级无尘车间’标准,我跟设计院的同志对了半天,光一个空气循环和过滤系统,就得占这么大地方!咱们园区西边那块预留的空地,怕是不够用啊!”
他将草图在桌上铺开,神情既兴奋又焦虑。能亲手建造国内最顶级的车间,是他毕生的梦想,但其工程的浩大也超出了他的想象。
秦奋看着图纸上那个标记出的位置,心中忽然一动。
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
他抬起头,对在场的所有核心骨干说道:“都跟我来。”
半小时后,远风产业园西侧,那片为电子信息事业部预留的、刚刚平整过的空地上,远风集团所有高层和技术骨干齐聚于此。这里还是一片黄土,远处挖掘机的履带印还清晰可见,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朝圣般的肃穆。
秦奋的手中,多了一个长约半米,用厚重不锈钢打造、接口处用螺栓和橡胶圈密封得严严实实的金属方盒。
“在我出发去美国,为我们这片新战场寻找一位‘总司令’之前;在我们为这里打下第一根桩,砌上第一块砖之前,”秦奋环视众人,声音沉稳而有力,“我们先要在这里,埋下我们远风的‘根’与‘魂’!”
他举起手中的不锈钢方盒,解释道:“这是一个时光胶囊。”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这里面,有五样东西。”秦奋的声音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第一样,”他轻轻拍了拍盒子,“是昨晚我向大家阐述的‘三驾马车’发展战略的完整文本。我希望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当远风的后辈们开启它时,可以看一看,我们这一代人,是否忘记了初心,是否走偏了方向!”
“第二样,”他看向李大柱,“是大柱你们预研组今天早上画出的第一张二极管结构草图。它很粗糙,甚至可能有很多错误。但我就是要把它放进去。我希望未来的人们,能将它与彼时我们自己制造的、世界上最先进的芯片放在一起对比,永远铭记我们是如何从这样一张简陋的图纸开始,一步一步,走向科技的巅峰!”
李大柱眼眶一热,这个平日里粗豪的汉子,此刻竟有些哽咽,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第三样,”秦奋的目光转向了众人身后的一块刚刚运来的、闪着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圆形薄片,那是一块直径8英寸的单晶硅晶圆,是秦奋通过特殊渠道,花费重金才弄到的样品。“这是一块空白的硅晶圆。今天,它对我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高科技。我希望未来,它在我们眼中,只是最基础不过的原材料。我们把它的一小块样品放进去,作为我们追赶的目标和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