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628章 《道的双重凝视》(第2页)

第三、四节通过"佢"与"你"的对比,展开了得道者与未悟者的视野差异:"佢,系道,喺道/佢睇到咗宇宙/睇到银河,睇到地球……//你,冇道,冇得道/你睇唔到浩瀚/睇唔到月光,睇唔到太阳……"。人称代词的转换构建了双重凝视的戏剧性场景。粤语中"系道"(是道)与"喺道"(在道)的并置,暗示了得道者已实现存在与本质的统一。这种统一赋予"佢"全景式的视觉能力,从宇宙到地球的镜头推移,展现的是认知维度而非物理距离的跨越。反观"你"的双重缺失——"冇道"(没有道)与"冇得道"(未能得道),导致的是视觉的贫瘠,连最基本的自然现象(月光、太阳)都成为认知的盲点。这种对比令人想起柏拉图洞穴寓言中的囚徒与哲人,但树科的表述更具东方特色——不是理念之光的照耀,而是主体自身是否"在道"的状态决定所见世界的丰瘠。

结尾"有道冇道,冇心有心!"以警句形式将全诗推向高潮。这八个字浓缩了道家"有无相生"的智慧,却通过粤语的音韵节奏赋予新的表现力。"冇心"与"有心"的对比,呼应了首节的"剃心"主题,形成环形结构。但这里的"心"已不仅是认知器官,更是存在状态的标志。《庄子·人间世》云"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树科以现代粤语重构了这一思想——心的空与满,决定了对"道"的拥有与缺失。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使用感叹号而非问号,暗示这不是疑问而是宣告,是对全诗哲学命题的终极裁决。

从诗学技艺看,《睇道》展现了方言写作的独特优势。粤语的单音节特性与丰富入声,使诗歌在短小篇幅内承载高密度思想。"睇"与"剃"、"道"与"度"的谐音关联,在普通话中难以完美呈现,而粤语则自然形成音义互渗的效果。诗中重复出现的"睇"字,如同一个视觉漩涡,将读者卷入认知的迷宫。句法上,诗人充分利用粤语特有的语序(如"先至睇得到啲道")和语气词("嘅"、"咗"),创造出既陌生又亲切的哲学话语。这种语言选择本身即是对"道"的诠释——真理或许正藏身于标准语之外的方言褶皱中。